《西游记》里,金池长老是得道高僧,为何还想要得到唐僧的锦襕袈裟?

柚子 242

《西游记》里,金池长老是得道高僧,为何还想要得到唐僧的锦襕袈裟?

一,《西游记》里,金池长老是得道高僧,为何还想要得到唐僧的锦襕袈裟?

金池长老从来不是得道高僧,相反,这是一个披着人皮的狼,一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可以从几条来分析。

首先,金池长老作为一个出家人,观音禅院的住持,不但没有四大皆空,反而充满了贪念。

先看他的穿着:

头上戴一顶毗卢方帽,猫睛石的宝顶光辉;身上穿一领锦绒褊衫,翡翠毛的金边晃亮。一对僧鞋攒八宝,一根拄杖嵌云星。满面皱痕,好似骊山老母;一双昏眼,却如东海龙君。口不关风因齿落,腰驼背屈为筋挛。

作为一个和尚,不守清规戒律,穿金戴银,一看就不是好和尚。

再看他的吃用:

有一个小幸童,拿出一个羊脂玉的盘儿,有三个法蓝镶金的茶钟。又一童,提一把白铜壶儿,斟了三杯香茶。真个是色欺榴蕊艳,味胜桂花香。

用的是羊脂玉的盘和法蓝镶金的茶钟,喝的是上等的好茶。有没考虑过,这些都是从哪来的吗?

作为一个和尚,看到东土大唐来的高僧,先不问佛法,只问对方有什么宝贝?你见过这样的高僧吗?还得道的?

刚刚从五行山下放出来的孙悟空急于表现自己,受不得激,再加上他是一个猴儿,喜欢漂亮的东西,就说唐僧有一个宝贝袈裟。哪知道金池长老却是一个袈裟的收藏者。

院主道:“老爷才说袈裟是件宝贝,言实可笑。若说袈裟,似我等辈者,不止二三十件;若论我师祖,在此处做了二百五六十年和尚,足有七八百件!”叫:“拿出来看看。”那老和尚,也是他一时卖弄,便叫道人开库房,头陀抬柜子,就抬出十二柜,放在天井中,开了锁,两边设下衣架,四围牵了绳子,将袈裟一件件抖开挂起,请三藏观看。果然是满堂绮绣,四壁绫罗!

结果这个老和尚,看到唐僧的袈裟之后,就起了贪念,存了害人之心。

这样的和尚,哪一点算得上得道高僧?除此之外,他与妖精为伍,你以为他不知道黑熊精等人是妖怪吗?作为观音禅院的长老,为了长生之道却和一群妖孽混在一起,真的可耻。

总之,这是一个被贪欲迷了心窍之人,一看到好的东西,就据为己有。

其次,唐僧所带的袈裟是一件世间少有的宝物,从外观上已经打败了金池长老所有的收藏:

抖开时,红光满室,彩气盈庭。众僧见了,无一个不心欢口赞。真个好袈裟!上头有——

  千般巧妙明珠坠,万样稀奇佛宝攒。上下龙须铺彩绮,兜罗四面锦沿边。

  体挂魍魉从此灭,身披魑魅入黄泉。托化天仙亲手制,不是真僧不敢穿。

对于金池长老来说,他活了二百七十岁,挣了几百件袈裟,都比不上这一件。这对一个袈裟收藏者来说,比什么要难受。最终为了物欲,金池长老露出了自己的獠牙,要置唐僧于死地,夺走这领袈裟,最终给自己带来了血光之灾,死于非命。

我认为金池长老算不上得道高僧。

百度百科是这样解释“得道高僧”,一般是指参禅证悟,达到见道位的人称为得道高僧。也称为大善知识。但不包括错悟,以及未悟言悟者。即使名气再大仍是凡夫俗子。惠能六祖在《坛经·般若品》里说:“若欲见真道,行正即是道。”这话的意思是说身口意三业清净,一切行动正直无邪,就是切实的道行。

金池长老身口意三业不清净,行动也不正直无邪。

金池长老已经二百七十岁了,对于人类来说,是了不起的高寿。但是,他的高寿可不是他苦心参禅悟道而得,而是与妖怪做朋友,在妖怪的指点下延寿的。这个妖怪就是熊罴怪,他修炼能化成人形。唐僧问观音院的院主金池长老是否是妖怪时,那院主慌忙跪下道:“老爷,我师父是人。只因那黑大王修成人道,常来寺里与我师父讲经,他传了我师父些养神服气之术,故以朋友相称。”有了黑大王的养神服气之术,金池长老才能活到二百七十岁。

金池长老一出场,文中这样描写:“头上戴一顶毗卢方帽,猫睛石的宝顶光辉;身上穿一领锦绒褊衫,翡翠毛的金边晃亮。一对僧鞋攒八宝,一根拄杖嵌云星”。再看吃茶用器:“有一个小幸童,拿出一个羊脂玉的盘儿,有三个法蓝镶金的茶钟。又一童,提一把白铜壶儿,斟了三杯香茶。真个是色欺榴蕊艳,味胜桂花香”。连唐僧都夸:“好物件,好物件!真是美食美器!”吃穿用度都是珠光宝气,非常豪华。

两人一边吃茶一边聊天,金池长老就问唐僧有何宝贝,唐僧说没有。嘴快的猴子就说有一件袈裟。金池长老觉得可笑,袈裟他有七八百件。于是开始炫富,把袈裟拿出来,挂在院中的绳索。“果然是满堂绮绣,四壁绫罗!”孙猴子本性争强好胜,不顾师傅劝阻,把锦襕袈裟展示了。你看,“红光满室,彩气盈庭”。“那老和尚见了这般宝贝,果然动了奸心。”


由上已知,金池长老身口意三业不清净。唐僧是唐皇御弟,只要他愿意,唐皇随时送他很多宝贝,比老和尚收藏的更多更好。唐僧一路西行,替人念佛消灾,做法事等,金银珠宝,人家也送很多,只是他没拿。对于真正的出家人,这些都是身外之物。

金池长老心术不正,贪婪成性,为了长寿,不惜与妖怪为伍。那么,见到别人的好东西就要占为己有,是很正常的事情了。如今他见了唐僧的锦襕袈裟,果然又动了奸心,接下来就是如何把袈裟弄到手了。

找了个借口,天色晚了,自己老眼昏花,看不清楚,拿到后堂,看一晚上,明早再还。金池长老在后堂看袈裟,哭了半夜。徒弟不落忍,只得献计献策,最后决定烧死唐僧师徒两人,留下袈裟做传家宝。这样的事情,得道高僧干得了吗?

孙猴子将计就计,助他们烧光了观音院,一早又去讨要袈裟,不料袈裟不见了,金池长老无计可施,一头撞死。

性格决定命运,金池长老就是典型的例子。

金池长老性格有缺陷,和孙悟空一样。

西游记中有两个喜欢花里胡哨的东西并喜欢对外炫耀的人,一个是历代驰名第一妖孙悟空,一个就是历代长寿第一人金池长老。

孙悟空之所以不幸被唐僧治服,就是因为看到观音菩萨暗中送给唐僧的绵布直裰和嵌金花帽,两个都是光艳艳的花里胡哨的东西,都是他的最爱,所以他求着唐僧送给他。

金池长老追求的也是花里胡哨的东西和奢侈的生活:帽子上猫睛石光辉、褊衫翡翠毛金边晃亮、僧鞋攒八宝、拄杖嵌云星。

特别是他那个茶盘还是羊脂玉的,茶杯是蓝镶金的,茶壶是白铜的,很奢侈,简直和红楼梦中妙玉的茶具有一比。

金池长老最魔怔的地方,就是喜欢收藏袈裟,二百多年间收集了足有十二柜七八百件,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所以他一见唐僧的锦斓袈裟比他的高级很多,就忍不住起了贪心。

作为一个高僧,本应该追求极简的低调生活,和乌巢禅师一样。但金池长老追求的生活方式和高僧一点不沾边,更像是土财主,所以他出事在所难免。

再一个就是锦斓袈裟是佛祖赐予取经人的佛宝,乃佛家圣物,金光灿灿、华贵神圣,正是金池长老梦寐以求的宝物,所以他不惜铤而走险。

再一个金池长老修炼的不是正道,他之所以能活到270岁,是他的好朋友黑熊精暗中传给了他服气的法门,他本身佛法功底一般般,算不上是高僧,所以抵抗不了佛衣的诱惑。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金池长老就是这么一个俗人,枉修了270年的禅而不得其奥义,锦斓袈裟就成了他最后的劫难,而且还是个死劫!

许多读者都有一个误解,认为学佛修佛得道。就会长生不老。其实在佛祖一生的修道传道过程当中,我们不难看出。佛教追求的不是长生不老。而是解脱生死轮回之苦(涅槃)。因此在《西游记》中,金池长老想得到袈裟,除了他本身个人爱好以外,更重要的是,他想获得学佛修佛所不能得到的更大的利益。

在《西游记》中对金池长老的描写尤其是从他的朋友圈我们不难看出金池长老追求的,是一种虚假的求佛之路。他所求的正是佛教教义所应该放下的,甚至就连我们普通信众都知道的不可求的,那些物质利益。他向黑熊怪要丹药,和妖怪称兄道弟,收集上百件的袈裟。很明显,他被物质利益,和追求长生不老的欲念蒙蔽了。这是与佛教最根本的教义相违背。

这个问题提的很好。这就是现实社会,许多修佛求佛人的通病。什么都放不下,还说在学佛。更是一些借佛教之名,求得现实利益人的真实写照。有些时候我们读名著。往往注重的是故事情节。像《西游记》这样啊专写神佛鬼怪的小说用这样现实的笔法,写出了现实社会当中的那些虚伪的道学先生,把他们揭露的体无完肤,不得不令人叹服作者的笔法。那个七宝袈裟,根据《西游记》的来历是观世音菩萨赐予唐僧的穿上它就能众佛护佑。孙悟空在不经意间炫耀了它的好处。在一个本身有收集袈裟癖好的老僧人面前,摆弄这领袈裟,真可以说是要了金池长老的命。结果也真要了他的命。世上无如人欲险。一个活了几百岁人,在修行的道路上,还是被欲望打到了。可叹!

金池长老只是对佛经研究的透彻,但是这并不代表他已经无欲无求了,动了贪念的和尚怎么会是高僧呢?这本身就很矛盾。锦斓袈裟是观音菩萨赐下的宝物,只要是有贪念的人就想得到她,据为己有。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优手游提供的《西游记》里,金池长老是得道高僧,为何还想要得到唐僧的锦襕袈裟?详细介绍,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折扣手游手游

折扣手游手游

最低折扣游戏盒子

下载游戏折扣

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