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进七出,一身是胆的赵子龙,其历史上真实形象如何?
历史上的赵子龙,也是相当了不起啊!
虽然没有七进七出的神话场景,但依然改变不了赵子龙的名将身份。陈寿能把他列在蜀书第六,与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并为一传,能得刘备的极力盛赞“子龙一身都为胆也!”足见赵子龙的身份地位,以及德行才能,在正史中,同样是值得肯定的……
赵云在正史中的形象,可以用“完美”两个字形容……
第一:忠义无双,死生无惧
最直观的体现,就是长坂坡一战……
人言赵子龙已反,刘备说什么都不肯相信,一句“子龙不弃我走也”反映出了刘备对赵子龙的绝对信任。以手戟擿污蔑赵云的人,反映了刘备的愤怒,不容许任何人污蔑赵云的忠义品德。
毕竟赵云是在刘备最落魄的时候,加入的刘备集团,他宁愿随跟着刘备寄人篱下,也不愿去追寻袁绍、曹操的团队享受高官厚禄。两人同床而卧,抵足而眠,共同谋划脱离袁绍的行动,总算是共过患难的生死兄弟。刘备又怎么会相信赵云谋反呢?
赵子龙单枪匹马,无惧生死,身负幼主而归,则是他忠义品德最好的体现。
第二:低调谦恭,与之不争
最直观的体现,是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赵云奉命领一支偏师进驻箕谷,佯装攻打郿县,吸引曹魏主力战将曹真的火力,以分减街亭方面的压力。由于马谡街亭兵败,连带北伐战局全盘崩溃,赵云的疑军终究被曹真击破。
但是!赵云及时收缩防御,亲自断后,将队伍的损失降低到了最小,军资什物皆得以保存。回军之后,诸葛亮大为感叹,决定奖赏赵云以及他的部众。
赵云认为,军队既然打了败仗,就不应该接受赏赐。于是,当面拒绝了诸葛亮的赏赐……
云曰:“军事无利,何为有赐?其物请悉入赤岸府库,须十月为冬赐。”
这要换作别的将领,高兴还来不及呢,说不定还得四处吹嘘自己的本事……可赵云,就是那么低调……
第三:国家为重,个人次之
最直观的体现……
刘备入益州之后,打算将益州的田舍分封给张飞、赵云等各路功臣,赵云主动劝解,避免了刘备的这一过失。
赵云以“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为家”的故事劝说刘备,希望他在安定天下之后,再行分封功臣之事。对于益州的田地屋舍,赵云认为,应该归还给益州人民,使人民得以安居乐业之后,才可以征调兵役。
其他人,恐怕都巴不得获得分封吧!唯独赵云大公无私,宁愿不要自己那份,也要指出刘备的过失。
第四:为国为民,犯颜直谏
赵子龙后期不被刘备重用,正是这个原因……
关羽被东吴斩杀,张飞被部下杀死,人头也送给了东吴。刘备怒上心头,誓要举大军一举踏平东吴。
考虑到蜀国的前途,人民的命运,赵子龙第一个站出来反对,期间直言不讳,沉着冷静的分析了其中的厉害关系。
可惜被刘备拒绝了……
当初触犯龙颜的一些大臣,都被刘备关进了监狱。由于赵云的身份特殊,刘备虽然没有深加问责,但多少也产生了一些隔阂的东西,之后就不再重用了,夷陵之战也没有带上赵云。
所以!赵云的品德,在正史中是非常完美的,他的形象无论在当时,还是在后世,都是得到肯定的,相当完美的。
至于赵子龙的功绩以及军事才能,不说三国时期,至少在蜀国众将领中,他可以算得上是佼佼者。陈寿将他比作汉朝的开国功臣灌缨,以及西汉的开国功臣夏侯婴,也不是完全没头道理的。
史书的记载虽然简略,但也仍然记载了赵云的一系列功绩以及军事能力的体现。
比如平定荆州四郡的时候,虽然没有具体交代整个战役的过程,但赵云被任命为桂阳太守一事,确实铁一般的事实。可见他在平定四郡的时候,肯定也立了不少战功,否则没有无缘无升迁。
在西下益州的一系列战役中,最高统帅为诸葛亮,而两员先锋大将,则为张飞、赵云两人,期间连战连捷,立下的功劳必定也不少。而且大军到江洲之后,诸葛亮还遣赵云独自领一支队伍,从另外一条战线,与大军汇合于成都。赵云都是圆满完成任务的……
汉中之战,当然也少不了赵云。最经典一战,大概为“汉水大战”。黄忠寻粮未归,赵子龙领十余骑出营打探,恰逢曹操引大军出行。赵子龙领十余骑冲入敌阵,冲散敌军,且战且走。敌军散而复合,一直追到赵云的营门外。赵子龙偃旗息鼓,大开寨门,摆了一出“空城计”,成功吓退了曹操大军。待到敌军撤退的时候,赵子龙以劲弩射敌后方阵脚,作出伏军之势,吓得敌军阵脚自乱,自相践踏坠入汉水者不计其数。
这也是刘备称赞“子龙一身都为胆也”的主要原因……
可见!赵云的军事能力,是有一定的功底的,虽然算不上顶级,但列在蜀书六,与关、张、马、黄并列一传,完全是够资格的。
二,赵子龙为啥七进七出
历史上的赵云,同样完美,只不过《三国演义》作为小说,只是把其中情节更丰富了而已!既然陈寿的《三国志》把关张马黄赵同列一传,就能证明其赵云的能力!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身长八尺,姿颜雄伟。(真的是又帅又有才!)赵云受本郡推举,加入白马将军公孙瓒,率领当时最厉害的骑兵: 白马义从(白马白袍颇为壮观)!后随刘备,算遇明主,建功立业,成就三国的常胜将军,也成为三国最完美之人!(图片来源于高希希执导的《三国》中聂远饰演的赵云)
英武帅气的赵云的辉煌战功
新野之战擒敌将
曹操派夏侯惇、于禁等领军进攻刘备,赵云生擒敌将夏侯兰。《三国演义》里的火烧博望坡,赵云随刘备,初战对上曹之名将,就获得战果,可见其实力!
长坂坡单骑救主
曹操派遣曹纯率领五千虎豹骑在当阳长阪追上刘备,赵云身抱弱子,保护甘夫人,皆得免难,后升迁牙门将军。陈寿几笔带过,但并不能抹杀赵云之英勇,于五千精锐中,横冲直撞,且身携带幼子的情况下,奋勇杀敌,冲出包围,单骑救主,古往今来也就此一人!《三国演义》对其进行了细致精彩的描写,可见赵云之勇猛和忠心!
截江救阿斗
刘备受刘璋邀请入益州, 任命赵云为留营司马。此时刘备夫人也就是孙夫人, 想趁机将幼主刘禅带回东吴,幸亏赵云与张飞带兵在长江截住东吴战船,并成功夺回幼主。有人说,赵云没有太多征战的战功,与关张比不了,其实能保护主君也同样重要,赵云很受刘备器重,不然不会将家小放心托付!
平定益州造功名
诸葛亮与赵云、张飞等率军溯江西上,在攻克江州后,赵云率军由外水深入,攻取江阳、犍为等郡,并完成对刘璋的包围,刘备攻下成都之后,赵云升迁翊军将军。作为战将,赵云总能出色的完成任务,无论是刘备时期还是诸葛亮时期,都很受器重!(图片来源于高希希执导的《三国》中聂远饰演的赵云)
汉水破曹摆空城
夏侯渊被斩杀后,曹操亲率大军夺汉中,赵云授权黄忠取北山。但在约定时间,黄忠仍未归,赵云便带数十骑出营查探,巧遇曹操大军,赵云一次又一次地突击曹军阵列,且战且退,成功突围并退回本营。此时,部将张著受伤被包,赵云又一次驰马突击曹军,救回张著。曹军追至寨前,张翼闭门拒守,赵云下令大开营门,然后令本军偃旗息鼓,如此巧摆空城计,可是真实的,并非《三国演义》虚拟的诸葛亮的空城计。曹军怀疑赵云设有伏兵,便向后退去。此时,赵云下令鸣击战鼓,鼓声震天,又令军士以弩箭射曹军,曹军惊骇,自相蹂践,坠入汉水中淹死者甚多。刘备赞叹:“子龙一身是胆也!”军中称呼赵云为“虎威将军!”
兵出斜谷阻曹真
诸葛亮北伐时,诸葛亮令赵云、邓芝在斜谷道阻挡曹魏的大将军曹真,而自己率领蜀军主力进攻祁山,赵云因兵弱敌强,失利于箕谷,但撤退时,赵云亲自断后,军资和人员的几乎无损!也体现赵云的有勇有谋,不愧为常胜将军!(图片来源于高希希执导的《三国》中聂远饰演的赵云)
敢于直谏
刘备平定益州之后,有人主张将成都城中房舍及城外园地桑田分赐给诸将,赵云建议应该将田宅房产归还给百姓,先让他们安居乐业,然后可以使他们服兵役、纳户税,这样也能得到益州的民心,刘备采纳!
刘备称帝,欲进攻东吴,以报孙权伐取荆州、杀害关羽之仇,赵云遵循联吴破曹的政治思想,敢于直谏!刘备不听谏言,执意东征,最后失败!
刘禅继位,赵云迁为镇东将军,并封为永昌亭侯,去世后,谥云曰:顺平侯。可惜赵云的镇军将军还是次于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由于其职责重在护中军和保护主君,未能征战四方!乾隆曾评价:
“使如赵云所言,居河、渭上流,以伐逆寇,汉事未必无成。”
可见,历史上的赵云同样精彩,足矣配得上常胜将军的称号,绝对可以在历史的长河中占有一席之地!可惜的是,赵云如此完美,却未能进武庙,可惜,可叹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三,赵子龙为啥要七进七出
同样作为一个将军,战场表现不如关羽张飞等猛将的赵云赵子龙为什么还能获得《三国演义》推崇,从而被后世所欢迎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点:赵子龙的形象是少有的武将完人形象。第一,赵云相对忠诚、更加靠谱。他作为护卫,两次救刘禅,作为将领,更是攻克了桂阳。第二,赵云目光远大,志存高远,为人冷静。除了能够上阵杀敌之外,赵云还曾两次劝谏刘备,这在三国之中是很少有的。第三,赵云兢兢业业,工作认真,个人品德觉悟相对也很好。自傲的关羽、粗鲁的张飞、反复的马超等将军形象,赵云的形象显得特别完美,他不是一个普通的武将,更像是一个全能的儒将。因此《三国》选中他来进行美化加工。
第二点:赵云的一生,多少有些不被重用,他虽然有勇,却一直作为刘备的贴身侍卫,没有太多的建功立业的机会。一个如此完美的将领,到最后,也没有被重用,后世多少会有点为他打抱不平,因此,他的形象在无形之中就获得了加成。
第三点:赵云的忠义、低调、兢兢业业等形象,非常符合我国古代传统文化对于人臣的定义,因此,他被历代的统治者作为典型给树立起来。跟关羽被神话为“义绝”,诸葛亮被神话为“神人”同等道理。
虽然历史上的赵云,并不像电视剧里那样的军功赫赫、英姿飒爽,但却也足以称得上足智多谋,文武双全,浑身是胆,其忠诚胆率的性格被后人所敬仰。
四,赵子龙为什么七进七出
首先七进七出赵子龙救阿斗这是真的,三国志里只是一句话而概括,其他的就不知道了。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优手游提供的七进七出,一身是胆的赵子龙,其历史上真实形象如何?(赵子龙为啥七进七出)详细介绍,大家可以参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