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故剑情深是什么典故?
故剑情深典故:
公元前72年,汉宣帝刘询突然颁发了一道令人莫名其妙的诏书,他在诏书中说:我在贫微之时曾有一把旧剑,现在我非常怀念它啊,众位爱卿能否为我把它找回来呢?看了圣旨后,很多大臣都是一头雾水,不明所以,善于察言观色的大臣对汉宣帝年幼时的生活经历展开了探究。
身为汉武帝曾孙的刘询,出生仅几个月就因宫内的巫蛊之祸受牵连,尚在襁褓之中就成了狱中的囚徒,后被祖母的娘家收养。长期在民间的生活,让刘询见识了民间的疾苦,也培养了他质朴的个性和亲民的思想。直到汉武帝下诏,将刘询收养在掖庭,刘询的宗室地位才总算得到了确认。
掖庭令张贺原是刘询父亲的老部下,他待刘询如亲生儿子一样,出钱供刘询读书,在刘询长大后,为他迎娶了当地一个普通人家的女儿许平君为妻。许平君是个勤劳贤惠的女子,在刘询最困难的日子里没有嫌弃丈夫与他相依为命,用自己的柔情让这个落魄的王子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爱的力量。
公元前74年,汉昭帝死后,因其没有子嗣,在大司马霍光的奏议下,18岁的刘询意外地登上了帝王的宝座。为了笼络霍光这个左右朝政的权臣,当年他又娶了霍光的女儿。深知自己势单力孤的刘询,在霍光的有生之年,一直对他言听计从,百依百顺。
可是有一件事让霍光心里很不痛快,也让群臣摸不着头脑,这就是立皇后。当时君臣为讨好霍光,都纷纷上书说霍光的女儿是最佳的皇后人选,对此刘询不置可否,第二天,就颁发了这道“上乃召求微时故剑”的圣旨。
善于揣测上意的大臣们很快便品出了这道圣旨中的特殊意味:连贫微时用过的一把旧剑都念念不忘的人,自然也不会将陪自己相濡以沫的女人抛舍不顾,在他贵为天子、册封皇后的关键时刻,怎么能眼睁睁地看着心爱的女人屈居人后呢?
醒悟过来的大臣们马上转变了风向,纷纷请立许平君为皇后。刘询因此“顺应”众意,把许平君封为皇后。此后,“故剑情深”便成了一个家喻户晓的浪漫典故。
即使冒着帝位不保的风险,也要为心爱的女人争一个享受至高尊崇的名分,刘询的这道圣旨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浪漫的一道圣旨,而隐藏在圣旨字里行间的,却是一个王子对贫女最庄严的爱情承诺。
扩展资料:
故剑情深:比喻对结发之妻情意浓厚,不离不弃,不喜新厌旧。
出自:《汉书外戚传上》
原文:公卿议更立皇后,皆心仪霍将军女,亦未有言。上乃诏求微时故剑,大臣知指,白立许健仔为皇后。
翻译:宣帝初即位,政事一决于光。朝臣和上官太皇太后都认为应立霍光的小女儿霍成君为皇后,但宣帝顾念旧情,“诏求微时故剑”,于是群臣议决立许平君为后。
二,故剑情深的典故
元平元年,昭帝刘弗陵驾崩后,霍光立、废昌邑王刘贺,此时邴吉等人主张立散落民间多年的汉武帝皇曾孙刘询(刘病已)。
霍光对这个建议没有拒绝的理由,因为刘询才18岁,在可能的皇位继承人中年纪最小,而且生在民间毫无政治势力,立他为皇帝,霍光依然可以掌握大权。
于是,刘询登基了,在霍光集团的威权之下,其早期经历不可谓不惊险,但是刘询最终凭借皇帝的地位和高超的政治智慧,在经历了一番与霍光集团惊心动魄的斗争之后,忠于收回了最高统治权。
其中最值得称赞的,便是故剑情深的典故!
即位之初,刘询通过一系列表彰霍光的举动,既表现出自己礼贤下士、知恩图报,又让霍光减少了对自己的猜疑,甚至让霍光没有理由对自己下手。但刘询并不一味听从霍光,而是希望有自己培育的势力。
即位之后面临的一件大事,就是立皇后。以当时霍光的权势和声望,在人们眼中,他的小女儿霍成君是皇后当仁不让的最佳人选,于是集体上书请求刘询立霍成君为皇后。
但此时刘询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政治智慧,他没有对此事发表看法,而是下了一道诏书,说自己非常想念在民间时的一把宝剑希望有人能帮他找回来。朝臣们见状,明白了刘询是顾念自己在民间时的结发妻子许平君,于是帮他找回了尚在民间的结发妻子,又上书立许平君为皇后。
许平君的父亲是个无权无势的小吏,霍光也不好反对。于是许平君便成为了皇后,给后人留下了刘询重情义的形象,为后世留下了故剑情深的佳话!
还有比较关键的一点,刘询立许平君为皇后,拉拢了朝中二号人物张安世。张安世是当年照顾刘询的张贺的弟弟,而许平君是张贺为刘询做媒迎娶的,这样不但表达了对张家的感恩,还分化了霍光集团中的追随者张世安。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优手游提供的故剑情深是什么典故?(故剑情深出处)详细介绍,大家可以参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