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的城市保卫战,你觉得哪一场是最有战略意义的?(抗日战争城市失守顺序)

柚子 196

抗战时期的城市保卫战,你觉得哪一场是最有战略意义的?

一,抗战时期的城市保卫战,你觉得哪一场是最有战略意义的?

这个毫无疑问,一定是从1939年开始的长沙保卫战,在武汉、南昌皆失的情况下,长沙当时已经成为华中地区唯一掌握在国民政府手中的大城市,尽管它最终于1944年6月沦陷,但是中国已经熬过了抗日战争最艰苦的相持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的转编都注定着,日本战败只是时间问题了。所以就“战略意义”来说,长达五年多的长沙保卫战居功至伟。




在全面抗战爆发初期,中国军队先后进行了平津、上海、南京、武汉、太原、徐州等大城市的保卫战,平津地区情况特殊,它是由杂牌军第29军所控制,因此在错踪复杂的政治和军事局势下,中央军难以进入参战,所以丢得不明不白。另外,就中日两军的战力而言,在利于日军机械化部队突进的华北平原上,平津、保定、石家庄、徐州等城市其实也很难长久坚守,无非是利用“空间争取时间”罢了。


同样,在日本陆海军的绝对优势火力下,上海、南京的沦陷也是时间问题,此时日军兵锋正盛,中国军队完全是用血肉之躯与敌血搏,伤亡特别惨重,淞沪会战伤亡30余万、南京保卫战伤亡被俘10万,且多为精锐野战部队。那么上海、南京要不要守?要守,但是不能死守,在给来犯日军以相当杀伤以后,需要及时组织后撤,因为中国军队机动能力较差,撤晚了就是灾难。




果然,坚持了三个月的淞沪会战,由于后期日寇第10军在杭州湾登陆,70万中国军队被抄了后路陷入腹背受敌,然后由撤退演变成为大溃退,许多部队建制残缺不全、武器损失殆尽,在皖南整补了大半年才恢复元气。南京保卫战,也是被日军完成了三面包围,长江又没有船只可渡,于是撤退时其状甚惨:第87师、第88师、第36师、第74军、教导总队这样的精锐,基本都残了,而且还不是被打残的,非常窝囊。


所以就战略指导而言,老蒋和他的军事委员会在上海、南京保卫战期间多次犯下大错,最后不仅城市丢了,部队也遭到严重损失,不利于日后的持久抗战。1938年的武汉保卫战就好了一些,提出了“守武汉而不战于武汉”的战略思想,110万大军在上千里的外围战线上层层设防,沉重打击了日军精锐的第2军、第11军,历时半年的会战极大消耗了日本的国力,但问题是,武汉最后丢了。




武汉会战后,精疲力尽的日军暂时放弃了大规模战略进攻,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华中地区的长沙和南昌,成为与日军对垒的重要屏障。到1939年春,恢复元气的日寇第11军按照东京大本营、派遣军总司令关于“以战迫降”的指示,开始对南昌和武汉用兵,5月间的南昌会战,中国军队严重失利,南昌沦陷,尽管气急败坏的老蒋组织了大规模反攻,仍未奏效。


然后就轮到长沙了,第11军司令冈村宁次自1939年9月起,分别从南昌和岳阳两路出兵,意图夹击赣北、湘北地区的第九战区主力,进而占领和摧毁长沙。尽管日军在作战计划里没有长期占领长沙的打算,但是如果守军不战而逃,日军假能以极小代价轻取长沙,那么冈村一定会把长沙变成第二个南昌:以有力部队据守,彻底控制三湘大地,这就麻烦了。




第一、湖南的人口和粮食是持久抗战的重要资源。


洞庭湖周围那都是鱼米之乡,八年全面抗战中,湖南平均每年供给抗日军民军粮1000万担、军棉7万担、军布300余万匹,在大西南后方严重缺乏粮食的情况下,湖南的稻米通过常德、全州源源不断运进西南,保证了后方稳定,意义极大。日本人为什么1943年要攻掠常德?就是要破坏这个重要的粮食产区和物资转运基地,


抗战期间三湘子弟踊跃参军参战,第九战区的中央军和地方军都补充了大量湖南籍士兵,从而在巨大的战斗伤亡下,仍然保持了建制完整和基本战斗力,八年抗战中,大约3000万人口的湖南,总共为抗日前线输送210多万子弟兵,仅次于四川居全国第二。“无湘不成军”呐,如果长沙过早沦陷,湖南必遭日军大肆蹂躏和破坏,将严重削弱中国的持久抗战能力。





第二、日军可能提前对大西南构成致命威胁。


长沙三战不失,则华中和华南日军就不可能打通粤汉铁路完成会师,不仅衡阳安全,在粵北构筑防线抵御华南日军的余汉谋也无后顾之忧,第九和第四战区实现了“背靠背”的战略态势,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时,也给重庆到华东的第三战区留下了一条陆上通道,直接关系到三大战区百万军队的生死存亡,战略意义非比寻常,一旦长沙失守,连坚持在赣北的罗卓英集团军都将面临两线作战,这是连锁反应。


更为致命的是,假如长沙不保,日军即可南下衡阳直扑湘桂交界地带,大西南后方危矣。我们不妨以1944年长衡会战失败后的情况来回看:日军6月陷长沙、8月下衡阳、11月突入桂柳地区,到1944年底已经迂回进入贵州境内,贵阳告急重庆震动,老蒋都准备迁都西康了。当然,1944年的日军没有从贵州继续深入川渝的实力,可是如果1939年鬼子就拿下长沙的话,后果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不堪设想!




第三、长沙不破已经成为抗战的一面旗帜。


从1937年卢沟桥事变算起,在抗日战争的前二年,日军的进攻几乎可以称为“攻无不克”,基本上是想进攻哪里,哪里最终都会沦陷,如此造成了中国军民一定程度上的悲观论,认为日本鬼子是很难战胜的。继武汉、南昌失守后,如果长沙也落入敌手,将严重挫伤中国抗战的士气和民心,也会进一步助长日本侵略军的嚣张气焰,比如武汉沦陷后,日本东京曾经举行了数万人的提灯游行,冈村宁次得意的不行,而第一次长沙会战日军失利后,冈村则是“愁眉苦脸”。


长沙文夕大火怎么烧起来的?日本人还没来,自己人草木皆兵吓出来的,这就是士气要崩了。老蒋也是被日本人的攻击力吓怕了,当日军向长沙第一次发起攻击时,他原准备放弃长沙将第九战区主力撤至衡阳进行“决战”,为此特别派陈诚、白崇禧前往长沙传达命令,要求第九战区代理司令长官薛岳执行,若是普通的将领,只怕长沙真就被弃守了。


1939年9月27日,在陈诚和白崇禧没有到达长沙之前,薛岳下达了保卫长沙的作战命令,在这一命令中,薛岳不仅一个字也没提放弃长沙的意思,并且在兵力使用上,也远远突破了老蒋要求仅以六个师周旋的限制,而是以第九战区的全部野战主力,置于长沙四周,摆出了跟冈村宁次决一死战的架式,这个架式,震惊的不止重庆军事委员会,也让日本人头一次感觉到了对手的决心。


两天后在渌口司令部,副参谋总长白崇禧跟薛岳发生了激烈的争吵,白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爆发,出于长久抗战保存实力计,必须放弃长沙,而薛岳坚称军人守土有责长沙决不言弃,最后愤然道:“如此,我上无以对国府,下无以对国人,从此不敢再穿军装了”!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长、仍兼第九战区司令长官的陈诚眼见两人相持不下,听着听着也逐渐倾向于薛岳的立场,于是有了那段名言:


汨罗不战,退长沙,长沙不战,退衡阳,衡阳不战,退桂林,如长此退却,广土亦有尽时,究在何地可以一战?!我为二公计,不如且就当前敌我情势,研究我军有无一战之可能?



在陈诚的争取和薛岳的坚持下,第九战区部队终于获准不再撤退,在赣北、湘北与敌展开死斗,战至1939年10月5日,日军赣北一路被完全击退,湘北一路粮弹耗尽后也无实质性进展,冈村宁次被迫下令收兵,第九战区部队随即发起反击,至10月中旬逐次恢复原阵地,继续与日军沿岳阳以南的新墙河形成对峙,长沙保住了。


从1939年秋天坚持到1944年的夏天,长沙控制在中方手里长达五年之久,期间经历了三次大型会战,尽管第九战区伤亡很大,尽管薛岳的战报中有些水分,但结果是清楚的,那就是长沙始终没有被日军彻底占领,对华中、华南和华东的抗日形势影响甚剧,也使大西南后方得以稳固,具有极大的战略意义。


特别要说明一下,在抗战相持阶段中,常德保卫战和宜昌保卫战的意义,都不能与长沙相比,因为日军对这两个城市的进攻,均属战术级的打击行动,并无深入川东和重庆的打算,这是由湘西和鄂西的地势所决定的,研究抗战史不能光看地图说话。


第一次长沙保卫战胜利后,薛岳的职务前面去掉了“代理”两个字,信息量很大。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优手游提供的抗战时期的城市保卫战,你觉得哪一场是最有战略意义的?(抗日战争城市失守顺序)详细介绍,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折扣手游手游

折扣手游手游

最低折扣游戏盒子

下载游戏折扣

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