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战东线有多恐怖?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恐怖?这地已经不是用恐怖可以形容的了,
举个简单的例子,西线的德国人不管遇到了谁,他们可以用小时,再不济用天来计算拿下对方的速度,闲庭信步犹如逛菜市场,然后赶鸭子一样把英法联军赶下了大海。
而在东线,你快拉倒吧,对战双方,往往是在一户人家的大厅两侧进行射击,想要占领这户人家的厨房,也许已经是几个小时以后的事了。
当然拿下了厨房,你以为你就占领了吗?不,没有几次争夺,是不可能的,然后他们再踹开另一户的大门接着争夺大厅,然后是厨房,同样的事情,再重复一遍,场景一样,只是背景换了不同的沙发和餐桌。
这不是在说笑,而是真实发生的事情。
列一组数据您就明白了,还记得有一本书叫《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这书的作者二战打起来的时候,还是一名稚嫩的高中生,当战争结束以后,回到故乡,一个班的男生,活下来的只有他一个。
放眼整个学校,活下来的男生,不足俩手巴掌,这还包括哪些残废的。
当时这位作者就说,他们这代男人,能活到二战结束,不足3%。
当然这个数据只是他个人在悲愤中的一个猜测,事实上有百分之80%的人没有看到胜利的曙光,剩下的20%不是胳膊少了,就是腿没了,健全的人没有多少,顺道说一句,他们还是二十来岁的小伙子。
苏联人为此付出了二千七百多万人的代价,而德国人80%的死亡人数全部集中在东线。
一线的惨烈程度有多高,您是想象不到的。到了中后期,苏联一线的政工人员损失更为惨烈,到了这个时间点上,苏联人就明确下发了文件,不允许一线的政委带头冲锋。
为什么?因为这些政工人员苏联都快要找不到合适的替代者,这些人的政治觉悟很高,德国人抓到了直接枪毙,压根不会接受什么投降,而这些政委的字典里压根就不会有投降二字。
一支部队有政委在,这支部队就绝对不会被打垮,哪怕剩下不多的几个人。
大家伙还记得网络上有一个有关二战的图片,一个政委站起身子,高高举起他的手枪,带头冲锋的照片吗?这是他生前最后一张照片,因为不久之后,他就到在了冲锋的路上。
这些政委的阵亡率有很多不同的说法,但最低的说法也是在68%,最高已经达到了90%。
举个例子,您就明白了,您看过《我们的父辈》这个德国人电视剧吗?
有一集,一个德国连队包围了一个苏联人的小据点,这个小据点只有一挺机枪和四五个人。
整个区域大部分都已经被德国人拿下来了,似乎在一般人的眼里,再守下去其实已经没有多大意义了,你除了蹲在哪里恶心一下德国人,没有别的意思。
但他们压根就不接受投降,因为这里面就有一个政委。
守下去没有意义,这仅仅是一般人的想法,他们的想法是打死一个德国人,就少一个侵略自己家园的德国人,至少可以为以后的胜利做哪怕一丝丝小小的铺垫,也是不错的。
仗都打成这样了,别人骑在脑门子上了,你还投降?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
这个据点被拔出是所有人都能够预料到的事,三个苏联人被抓了出来。
德国人拉出其中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就准备直接杀掉,主人公有些惊讶说:“他们要接受审判!”
而回答他的一个德国士兵说:“这是一名政委!”
就是这么简单,整个过程那名政委一句话都没有说,眼神里只有淡淡的嘲讽,没有愤怒,只有嘲讽:“你们一定会输的!”
因为他们相信,所以带动着所有的苏联人都相信,最后的胜利只有苏联人,而不是什么德国人,他们都应该去死。
所以这其中的惨烈,已经不能用文字去描述了。
这让俺想起法国人,他们的腿真快,一路撒丫子就能狂奔,网路上不就有一个梗吗?说法国人就没有输过,因为在输之前,这丫就已经投降了。
时间走到现在,法国不是有一个导演说苏联人打不起硬仗,简直是在扯淡,他是不知道啥叫硬仗,战斗的民族可不是随便一个人就能戴在头上的,这标签不是吹就能吹出来的。
法国人能打硬仗?好吧,请你告诉俺,督战队这玩意是那个家伙整出来的?貌似这就是法国人的专利吧!
对了,巴黎投降这事,好像也看不到多大硬气。
这似乎有点扯远了,咱接着说。最后说一点,其实整个东线恐怖不恐怖的没多大意义,因为在这个战场上,他们连打扫战场的时间都没有,交战双方的尸体到在战壕里,或者雪地里,只能等待冰雪消融,任其腐烂,然后抱着他们的武器,慢慢的沉入泥潭一样的大地。
现如今俄罗斯不是有很多的挖土党吗?他们在挖掘这些战场的时候,总是能够发现,这些死亡的人,依然保持着他们临死前的样子,没人动过。
说了这么多,似乎有点空,咱补存点实际的例子。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大家伙都知道吧,一家伙就打了六个月,每天死亡的人数不是几千就是上万。
一个士兵的存活时间不足二十四小时,有的数据更加的夸张,不到九分钟,当然不管是那个数据都是很夸张的,但事实就如此。
当然他们的军官会好一点,但也不过是三天而已,而三天都死不了的军官,差不多已经是团长了。
为嘛会成为团长呢?因为,那个时候一个团塞进去,差不多也就是三天的功夫就被打光了。
德国人在斯大林格勒的推进不是用公里来计算的,而是用米。
而苏联人生产武器的工厂其实就在双方的交战区,德国人打过来了,工人们扛着武器去把德国人打跑了,然后他们再急急忙忙的跑回来生产武器,就是这样子的,活着的人生产,打仗,死的人的压根就没有时间把他们给埋了。
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只有八十万人口的城市,就剩下不足八千人口。
列宁格勒保卫战打了半年多,一百五十万的苏联人死在了这里。
白天这里到处是炮弹,子弹的声音,到了晚上双方默契的休息,天一亮接着打。
这不是打仗,这是血肉磨盘,活生生的人塞进去,没多久就变成了尸体。
这也是为什么,当盟军打到柏林的时候,美国人和英国人想要和希特勒谈一谈的时候,苏联人表示他们不同意,凭什么?砸了别人家的锅,弄死了别人家的孩子,然后蹲在桌子上口吐飞沫的叫唤两声就完了?不可能!于是苏联人用三十万人的性命,告诉德国人没事别惹俺!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二,二战东线有多残酷
试想下,你所在的学校有500个男生,在经历战争后能活下来的只有9个,而这9个人中只有1个没有残疾。当你回想这些同学,这一代的人,他们中大部分的人都成为了无名烈士,躺在冰冷的坟墓中。
这就是二战东线战场。
瓦西里耶夫,1924年出生,苏德开战时才17岁,二战结束后他21岁,负伤回家,他的高中同班男生中只有他一个人活着,其余的全部牺牲。他说,我们这代男人,能活到战后的只有3%,但这还只是他个人的说法。
根据苏联战后统计,1923年出生的男性,18岁是正好遇到苏德战争,战争胜利时22岁,其中有80%没能活到胜利,而能活下来的有20%的士兵,不是残疾就是身上带伤。但苏联在二战后为了安抚国人士气,一直把伤亡数据压的很低。
网络上有苏联解体后的解密档案,苏联战前人口1.8亿,动员军队3400万,死在东线的军人大约1500万,其中一半阵亡一半死在战俘营,负伤的有1600万人。平民死亡1200万,负伤的没有具体数据。如果以现在13亿人口来换算,相当于动员军队3亿人,四年的时间里军人阵亡1.2亿,负伤1.2亿,平民死亡1亿,负伤无数据。
再说德国。那时候的德国已经无所谓分东西线各战区了,德军的伤亡几乎都是在对苏作战产生的。
二战德国人口加上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加起来大约为6600万-8000万,前后动员了本国和仆从国1200-1500万的军队。而德国士兵阵亡人数为550万-600万,受伤不明,平民死亡1000万左右,总伤亡约在2500万左右。或许是因为德国在战后解体,东普鲁士又被波兰夺走,导致二战时期的伤亡数据没有一个具体的数字。
为了进攻苏联,德国当时把征兵条件调整到了17-61岁,这几乎是把能拿得起抢的男性全都派上战场了。根据一些资料显示,德国战后男女比例为了10:16,而这些男性中几乎都是老幼病残,战后的德国更是几乎看不到街上健全的成年德国男性。
此外,二战时期苏德两国并非都是男性上战场,实际上也有大量的女性在战斗中牺牲。德国和苏联是当时世界男女平权运动的先锋,在人权、现代价值理念、男女平等方面这两个国家领先整个世界。因此,在战斗打响后,苏联征召了80万女性入伍,德国也征召了50万女性步入战场。
战争打到苏德这样的地步,已经没有了男女之分,那个时代没有人间和天堂,每个人都活在地狱中,人人都是恶魔,不死不休,就等着那一方的血先流干。整个战场找不到一个完整无缺的人,那个时代人命是最不值钱的,平民被屠杀是家常便饭,双方都在对方的土地上疯狂的杀戮和报复,没有投降,被俘虏只是慢性死亡而已,战俘从不幻想可以活着离开战俘营。
苏德战争中极端的行为就是双方都拒绝投降。东线战场上苏军经常不接受德国党卫部队的投降,而德军也不接受苏联政工人员的投降。当然,大家心里都明白,投降了还是死,并且还是被折磨致死,与其如此不如战斗到底。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打了六个多月,双方伤亡人数超过200万,平均每天伤亡在一万人以上。在战斗最为激烈时,进入战场后能熬过三天不死的就能当团长,因为平均一个团进去三天就被打光,一个士兵平均不到一天,军官平均三天就战死。
苏军当时采用的战术是紧贴着德军,一间间房子的跟德军血战,让德军坦克的威力发挥不出来,这完全就是拿人命去填。但即便这样,每间房子都会进行反复争夺,重要的第一车站一个星期争夺了13次。
当时德军在斯大林格勒的推进是用米作为单位,能开工的工厂抓紧时间生产装备,有时候德军攻打过来,工人要先停工抵抗,等德军走了在继续生产。苏军不断从伏加尔河增援,进入战场就等于进入了血肉磨盘。斯大林格勒在战争前有80万人口,战后只剩下7千多人。
列宁格勒保卫战,从1941年8月被德军围困到1944年1月,因为军民拒绝投降,拼死抵抗。最后共有一百五十万人死亡,其中被饿死的平民就达到了六十万,这还已经是在疏散了一百万人的情况下,依然有这么多人死亡。
根据一个德国士兵的回忆录中提到,因为苏联维度高,有时候到10点多天才黑,双方只能硬着头皮继续打,然后期待黑夜快点到来,可以歇一歇。但纬度高,天黑的晚,天亮也早,凌晨两三天就又开始你死我活的战斗,每天如此,每天都有大量的人死去,即便是地狱也不过如此。
以上叙述是东线战场的血肉磨盘的场景,下面在看看苏德战争期间,平民遭受到了怎样的对待。
- 1941年,苏联,叶尔尼亚
苏联女兵:德国人从不把女兵留作战俘,抓住就立刻枪毙,或者把她们集合起来在德国士兵面前展示,说:“瞧瞧,这些都不是女人,是怪物。我们必须要为自己准备至少两颗子弹,为了防止第一颗是哑弹。”
我们中有一个护士被俘了。一天之后我们夺回来村子,到处都是死马、摩托车、装甲运兵车。再村子里面,我们找到了那个护士,但敌人剜掉了她的眼睛,割去了她的双乳,把她的身体残暴的竖插在木橛子上。
她才十九岁,在她的背包里,我们发现了她的的亲人来信和一个绿色的橡胶小鸟,那是她儿时的玩具........
- 1945年春,波罗的海库尔兰半岛
德国党卫军:一架苏联飞机精确地把一颗炸弹扔向了撤退中的一条装着老人、妇女和小孩的小船。硝烟过后,残值断臂浮在水面上,岸上的妇女晕了过去,在众人的帮助下她醒了过来。
但紧接着她发出可怕的悲悯,在地上嚎啕着,痛苦的抓自己的头发。好不容易才把自己的两个孩子送上那条船,但转眼间..........
众人沉默着慢慢离开,这样的人间悲剧他们经历的太多,眼泪已经流干了,只剩下了冷漠。
- 1944年夏,苏联,乌克兰
苏联士兵:我们夺回了一个村庄,开始寻找取水的地方。我们走进院子后看到水井,旁边躺着被射杀的主任,而他身旁蹲着一只狗,看到我们到来,那只狗呜呜地悲鸣。
它对我们低声吠叫,然后带我们进了茅草屋,在门槛旁女主人和三个孩子已经死去多时。那条狗就在他们旁边低呜,像人一样的哭泣。
乌克兰是我们解放的一些地方,但这片土地上只有西瓜,什么都没有,连人都没有........
- 1942年12月,苏联斯大林格勒,红十月兵工厂
德国国防军:雪地里都是被射杀、冻死、饿死的人。没人理会这些,因为我们也许第二天也会躺在雪地里。
一个拄着拐杖的手上军官漫无目的的走着,一下子躺倒在地上,他喘着粗气,看了看没有了魂的士兵走过。他没有说一句话,而是坐在雪地上,从腰间取出了手枪,对着自己的太阳穴毫不犹豫的扣动了扳机。
雪地被染红了一片,暴雪很快将他覆盖,地上又恢复了白色...
- 1944年8月,苏联,白俄罗斯,维捷布斯克
德国军医:我们放弃了三千名无法行动的伤员,那里只有一名神父和五名护士作为志愿者留下陪伴伤员。
俄国人在后面追击,被留下来的人很明白自己即将接受怎样的命运。没有人想过会被善待,等待他们的一定是俄国人从他们后脑勺上射来的子弹。
可是现在的情况危急,剩下的人只能狠下心转头逃命。德国人没有留下伤员自己逃命的传统,但我们这群可怜虫不得不为了活命而抛弃曾经出生入死的战友。
或许,如果我们能够从这次包围圈中活命,我们的灵魂也会一辈子被带上枷锁。
以上内容均来自真实历史记载。所以,人类可以有多残酷,战争就有多恐怖。
三,二战东线惨烈
重镇哈尔科夫的第四次易手,是德军在东线崩溃的开始,标志着在主要作战方向上,苏联红军正式转入大规模反攻作战。1943年8月22日,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曼施坦因下令放弃哈尔科夫,同时致电在东普鲁士的小胡子最高统帅,要么能给他增加六个装甲师,要么允许全线后撤:“在这种情况下,我要求自主行事权”。
(马肯森将军)
在狼穴那边的希特勒看来,电文最后五个字最为刺眼,任何一名将军要求自主行事权几乎跟叛变没什么区别的,是他最敏感最忌讳的名词,所以他亲自打电话给曼施坦因:“不要采取任何行动,我亲自过来”。
希特勒始终反对弃守哈尔科夫,更多是出自政治上的考量,他曾经在电文中恳请曼施坦因:“这座城市的失陷将造成严重的政治影响,我的陆军元帅先生,土耳其人的立场取决于这座城市的状况,还有保加利亚人的态度,如果放弃哈尔科夫,我们就会在安卡拉(土首都)和索非亚(保首都)大失脸面”,然而曼施坦因则完全从军事角度考虑问题:我宁愿失去一座城市,而不是一个集团军。
两人在文尼察相见,为了说服希特勒,曼施坦因特别邀请了几位前线的军长和师长参加会议,其目的是让小胡子真正了解东线的恐怖和德军的窘境。陆军元帅首先列举数字说明困难:南方集团军群在前面两个月的战斗中,共损失兵员133000人,但是只得到了33000人的补充,缺口是整整10万人。
曼施坦因继续汇报说,在两个主力集团军中,霍利特的第6集团军在前一阶段损失23830人,仅得到补充兵员3312名,部队缺额至少20000人。而第马肯森的第1装甲集团军损失27291人,仅得到补充兵6174名,部队缺额超过21000人。
其中重建的第6集团军(斯大林格勒战役曾遭全歼)遭受到更加恐怖的损失,步兵上将霍立特亲自向希特勒汇报:我的第29军还剩下8706名官兵,面对着69000名俄国人;第17军还有9174人,当面的俄国人有49500人;第4军还有13143人,面对着18000名敌人,算是情况最好的。
霍利特直言不讳:“整个集团军的兵力只有31133人(差不多是一个满编军的兵力),却要抵挡165000名俄国人,第1装甲集团军和第8集团军的情况差不多同样如此,我的元首,在敌人强大的压力下,凭借现有兵力是无法守住顿涅茨地区,就在昨天,俄国将军托尔布欣投入了165辆坦克发动进攻,而我手里只有7辆坦克和38辆突击炮”。
希特勒并不全然像宣传那样是个疯子,前线将领的情况汇报也是能听明白的,他只能喃喃自语:“我去哪找援兵”?曼施坦因趁热打铁,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你要么给我援兵,要么批准我撤军,最终希特勒答应从中央集团军群调来几个师增援,条件是不许进一步后撤。
然而文尼察会议刚刚结束,苏军就在中央集团军群的方向上发起猛烈进攻,克鲁格元帅的第2和第4集团军遭受沉重打击,战线被苏军突破若干地域,他亲自飞回狼穴说明,中央集团军群非但抽不出来哪怕一个师的部队,还应该增加预备队以维持阵线。结果就是,曼施坦因空欢喜一场,不得不单方面命令撤退。
(戈林)
与此同时,苏联红军却在新解放的地区大肆征召男人入伍,斯大林的口号是:“消灭南方集团军群,这是胜利的关键”,于是所有能够拿枪的人都被动员起来,只需要训练他们如何装子弹如何射击就可以了,短短三周内,西南方面军就征召了80000人入伍。
比如第13集团军在解放区域内要求所有16到60岁的男人必须参军,短时间就扩军30000人,部队兵员的充足性远超德军。
为了防止这种危险性的增加,德国人终于开始实施更加恐怖的“焦土政策”,1943年9月7日,帝国元帅戈林签发命令:各集团军司令在撤退时必须带走一切食物和原材料,带走所有工业和制造设备,包括牛羊猪马在内的全部东西,更重要的是,要驱赶所有平民迁移到第聂伯河以西的德军控制区域内。显然,潜台词就是,拒不随军迁走的百姓会立即遭到枪杀。
所以情形就是,曼施坦因的部队撤经之处,所有的村庄都将空空如也,而为了延缓苏军推进,整个第聂伯河以东15到20公里的区域内将必须成为“不毛之地”,炸毁或者烧毁每一间房屋,摧毁一切带不走的东西,从而使苏军找不到地方休息、没有吃的和喝的,没有遮风避雨的房屋,这就是法西斯德军在东线最恐怖政策的由来。
(德军在东线实施焦土政策)
四,二战东线战场有多恐怖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看看枪王卡拉什尼科夫的遭遇就知道了。
卡拉什尼科夫当时是一个T34的坦克车长,坐车在坦克战中被一炮击中。
他被战友拖出坦克,人已经昏死过去,直到1天后才苏醒。
他的左肩膀和整个左臂被炮弹碎片炸中,胸部也被整伤,头部严重脑震荡,受伤非常严重。后来卡拉什尼科夫的左臂留下终身残疾,几乎不能有效转动,只能勉强画画图纸。
他被抬到一个掩体里,当时苏军正在溃败,2天后军医才赶来。
好在卡拉什尼科夫的伤情不致命,所以能够挺得住,但一些重伤员早就因没有救治而死亡。
医生认为卡拉什尼科夫伤势太重,必须去医院治疗。但当时部队已经被德军包围,苏军作战部队自顾不暇,不能掩护伤员。
无奈之下,他们安排了一辆卡车和司机,由这个医生带着一个护士押送,将包括卡拉什尼科夫在内12个伤员送到医院。
这需要突破德军封锁线,苏军期望于他们是伤员和医护人员,能够被德军放过去。
然而,汽车刚刚走了一天,就出事了。
当时他们进入了一个没有人烟的小村子,医生下令停止前进,司机、卡拉什尼科夫和一个肩部烧伤的中尉3个人去附近侦查一下。
他们3个人,是唯一能够自己行走的。3个人只有1支手枪和1发子弹!
结果他们刚刚离开没多久,突然听到村里有冲锋枪扫射的声音,德国人来了。
他们无法和德军作战,只能躲在路边等待德国人离开。
等到卡拉什尼科夫他们回到村子的时候,医生和护士已经被德军俘虏抓走,10个不能行走的伤员都被冲锋枪扫射击毙。有几个伤员虽还没死,但也只是死前的挣扎而已。
卡拉什尼科夫多年后回忆: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一幕!
随后,他们3个人只得步行撤退。然而,除了司机以外,卡拉什尼科夫和那个中尉都是重伤员。他们行动缓慢,卡拉什尼科夫经常因为肩部巨疼失去意识晕倒在地,那个烧伤的中尉也好不了多少。好在司机是个棒小伙子,一个人拖着两个伤员,就这样走了1天1夜。
但到了第二天,司机也累的半死,3个人没有药物,没有食物,眼见都要是在旷野中。
万幸的是,他们突然遇到一个年老的农夫。这个农夫告诉他们,距离这里14公里就是他居住的村子,那里有医生,但是德军团部就在附近,不时回来检查。
老农和司机一个拽着一个伤员,就这样把他们拖到了村口。
这个医生冒着巨大的危险,收留了他们,帮助他们治疗了伤口,还让他们养了几天伤。因为卡拉什尼科夫他们受伤太严重,在这样消耗体力就会死。
要知道,如果德国人发现医生这么做,后者就会被绞死。
当卡拉什尼科夫和中尉不需要人搀扶就可以行走时,他们立即离开,不想让医生惹上麻烦,况且留在这里也太危险。
他们带着医生提供的食物,走了1个星期。期间因为喝了沼泽地的脏水,他们眼中腹泻,肚疼难忍。
但这样不能停下,只能坚持前进。
最终3个人遇到了苏军,却被当做叛徒或者间谍被捕。因为他们刚刚从德国人那里过来!
不过,很快他们就被认为是清白的,司机回到军队继续开车,卡拉什尼科夫和中尉被送到野战医院。
在野战医院中,军医听说他徒步走了7天,惊呆了:我从没看到受伤这么严重,还能自己走这么远的!
然而,卡拉什尼科夫并没有逃脱恐惧。在医院时,他无数次在噩梦中进行,似乎回到了伤员中间,自己身上也全是弹孔还流着血。几乎每天,卡拉什尼科夫都在噩梦中惊醒,无法继续入睡。
看看,东线可怕不可怕!
五,二战东线全部战役
苏德战争是人类历史上伤亡最大的战争。
没有之一。
战争从1941年6月打到1945年5月。
历时46个月,1418天。
战争期间,德军有380万士兵,以及220万平民死亡。
苏联对德作战,有915万士兵,以及1740万平民死亡。
注意,这是死亡数字。不是伤亡。
换言之,在1418天的战争中,平均每天就有大约2.3万苏联人和德国人在战场上被击毙或尸骨无存。
另外,当时还有罗马尼亚、匈牙利等轴心国的仆从国也派兵参战,具体伤亡未知。
算上这些国家的伤亡,苏德战场的死亡人数还要更多。
我们都知道南京大屠杀很惨烈,在持续六周的大屠杀期间,平均每天有七千多同胞被日寇残忍杀害。
但和苏德战争比起来,南京大屠杀的惨烈程度竟然还算是较轻的。
由于死伤人数太多,苏联当时一度出现人力资源断档的问题。
这是苏联1946年的人口年龄金字塔图
蓝色是男性,红色是女性,竖轴是年龄分布。阴影部分是男性和女性的对比。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苏联男性,特别是生于1920年代的男性(二战适龄兵源),折损比例高得惊人。
以至于到了战后,只要是四肢健全,不缺胳膊少腿,不是智障的男孩,一群金发美女排队上门求娶。
当时的德国也是如此。
这是德国战后统计的人口年龄金字塔图
20~35岁区间的男性,很多都死在了战场。导致男少女多,战后大量女性嫁不出去。
众所周知。英国BBC对俄国人向来是不怎么待见的。但在1942年,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BBC却也写过这样的标语:
德军用二十八天占领了波兰,但在斯大林格勒,仅攻占了几栋房屋;德军用三十八天占领了法国,但在斯大林格勒,只占领了几条街道。
把昔日盟友法国贬的一无是处,对苏联这个新盟友,英国人则是全方位赞扬。
三十年后的1970年代,由于当时已经进入冷战最紧张和最激烈的对抗阶段,所以BBC对苏联的看法和评价,整体上偏负面。
但BBC在1973年推出的《二战全史》的纪录片中。对于苏联抗德,尤其是斯大林格勒和列宁格勒战役,仍然是非常客观的。对苏军极尽赞美之词。对战场的残酷性,也做了非常细致的表现。并没有因为冷战,就故意诋毁苏联。
比如片子里曾提到一本德国军官的日记。
开始这个德国军官很乐观,相信自己很快就能走在斯大林格勒的大街上。但逐渐的,他的精神开始趋于迷茫。
因为他所在部队在接下来的半个月里,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代价。
如果说,西线的推进是以公里为单位。那东线的推进,就是以米为单位。
半个月的战斗结束后,军官悲观的在日记里写道:敌我双方为争夺每一座房屋、车间、水塔、铁路路基,甚至为争夺一堵墙、一个地下室和每一堆瓦砾都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其激烈程度是前所未有的。
对于苏德战场的残酷,其实早年美国电影也有描述,与BBC大差不差。
虽然有立场偏见,但对于东线的残酷,美国人还是承认的。
比如1993年上映的《辛德勒的名单》,里面就有这么一段。
辛德勒的一名员工被特务逮捕,即将送到集中营。辛德勒找押运的军官商量,看能不能把人捞出来。军官起先不卖面子,故意打马虎眼。
结果当辛德勒威胁道:再哔哔,月底你就会被发配到俄南(斯大林格勒)后。军官吓尿,立即帮辛德勒把人捞了出来。
据德军276步兵团士兵回忆:
一列火车将4000名官兵送上前线,4000名战士,只有15~20人能活下来。这个师全军覆没只需要15分钟。
想死吗?想死就去东线。全军覆没的那种。
所以类似“我保证你会被送到东线去!”之类的话。在当时的德国,乃至整个西欧,绝对是带有诅咒性质的第一狠话。
但不知道为什么,近二十年舆论风向大变。美国居然变成了抗德的中流砥柱。
就连《兄弟连》这种电视剧,竟然都成了美国是抗德中流砥柱的证据。
可问题是:类似《兄弟连》的故事,只有在二战欧洲西线战场才存在。
因为在高强度的东线战场,不要说区区一个连队了,就算是整个101空降师,也熬不过一周时间。
在斯大林格勒,像E连这样的连队,三个小时就没了。没一个能活的,基本全得完蛋。
E连要在东线战场,根本拍不成电视剧,只能拍电影。上半集训练,下半集被炮火覆盖,全连团灭。剧终。
就这么简单。
你要问东线和西线有什么区别。
这就是区别。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优手游提供的二战东线有多恐怖?(二战东线有多恐怖知乎)详细介绍,大家可以参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