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错攻灭巴蜀,秦国战略上可以获得哪些制胜点?(秦国大将司马错)

柚子 167

司马错攻灭巴蜀,秦国战略上可以获得哪些制胜点?

一,司马错攻灭巴蜀,秦国战略上可以获得哪些制胜点?

这个问题,司马错征巴蜀时已经说得很清楚了。秦国的张仪和司马错曾针对究竟是南征巴蜀还是东出灭韩争(中原)发生了争论,详细请看《战国策》或百度……最终,秦惠文采纳了司马错的建议,南下征服巴蜀。正是靠着这一正确抉择,秦国不仅打下了大片疆域,更是拥有了一个天然的粮仓。巴蜀并入秦土,是秦国最终能够东出统一天下的关键所在。秦国得蜀中后,郡守李冰兴修水利,大力发展农业,使得巴蜀成为了秦国天然的粮仓,而得益于先秦时期巴蜀和关中的水路畅通无阻,巴蜀的兵员粮食可以以最低成本运输至秦国作战的前线。比如司马错伐楚时,就是借助了巴蜀地处楚国上游的便利,粮草可以直接通过水路运输至秦军大营。


我曾经说过,楚国最大的败笔就是没有占领了巴蜀。秦国占领巴蜀,战略上可以获得哪些制胜点?我来说说,从地理上看:巴蜀的西部是青藏高原和横断山脉,南部是云贵高原,北部是秦岭山脉,东部以及东北部是大巴山脉和米仓山等岭谷地带。长江与嘉陵江、涪水,巴水、沱江和岷江等河流纵横交错。那么进出巴蜀的通道,事实只有两条,即北边的剑门关,米仓道等险关和栈道以及东面的长江水道。从军事角度看:易守难攻的巴蜀战略意义非凡,向东长江可把成都平原,江汉平原甚至江东地区这些重要的地理单元都连接起来,并辐射至整个南方地区。如果沿长江水道上下行,江汉平原也就是楚国的核心,均在巴蜀势力的攻击范围内,与北面的关中汉中相连,从巴蜀则可顺长江而下,直取荆楚、中原地区。这也是为什么,三国蜀汉刘备不顾群臣反对,要伐吴夺回荆州的主要原因。


秦国夺取巴蜀有哪些好处或是有哪些制胜点:1.地理:关于巴西蜀的地理可参考我上面的文章,巴蜀可以说崇山峻岭,有天然的防线,得巴蜀可安天下,“进可攻,退可守”,有了这块儿风水宝地,秦国能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2.战略:占据了长江上游的地缘优势,对楚国能形成侧翼包围,中国的地缘是由西到东,水路顺势而下,势不可挡。3.经济:如果能经营好巴蜀,相当于再造了一个渭河平原。巴蜀是一个巨大的粮仓,有了耕地,有了人口就不怕没有兵源。


很多人有疑问,为什么诸葛亮出巴蜀那么费劲?其实,在西汉时嘉陵江的上游西汉水还是汉江的上游,水路可以直达渭水上游 ,可是在西汉时武都发生特别大的地震,最后把通往渭水的河流断了,所以到了诸葛亮时期,由于没有凿通出兵当然费力了。

二,秦将司马错

我认为有三点。第一,加大了秦国的纵深;第二,获得一个“璞玉”粮仓;第三,获得对楚国征伐的主动权。

一 加大纵深
唐·杜佑评秦国:“关中寓内西偏。”

秦国先祖开国后,秦人的生活范围在陇山以西(今甘肃省东部),和当时的戎狄杂居相处,远离中原,直到秦穆公时期,才好不容易征服了关中。到秦惠文王时期,司马错收蜀土之前,秦国领土受威胁依然很重,东边有强魏,强楚,北方有居心叵测的义渠。

因此,秦惠文王高瞻远瞩,在司马错平蜀和张仪伐韩之间,坚定的支持司马错先行平蜀。蜀地平定以后,秦国的领土扩到了西边更深的位置,无论军事还是民生都获得了很大的弹性。通过后世的一些列鲜明的例子我们也可以看出巴蜀的重要性。例如,唐朝安史之乱时,唐玄宗就拼了老命的往成都这一净土跑;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也是立足于重庆,建立了抵御外辱的根基!

二 “璞玉”粮仓

为什么说是璞玉粮仓?因为尽管巴蜀之地在先秦时代受战乱影响相对中原较小,但是依然时有干旱发生,或者在雨季受到岷江洪涝的严重影响。说到底就是,农业生产不够稳定。

郭沫若:“李冰掘离堆,凿盐井,不仅嘉惠蜀人,实为中国二千数百年前卓越之工程技术专家。”

司马错平定巴蜀之后,李冰经理巴蜀,修建了以都江堰为首的诸多水利工程,使蜀地旱有水引,涝有旱分。成都平原“沃野千里”“天府之国”的美誉就是从李冰治理蜀地后真正开始的。

另外,秦国的东出之策自始至终都没变过,要东出就得不断征战,征战就需要大量的军粮,秦国当时主要的两大平原就是成都平原和关中平原。秦赵长平之战时,仅靠关中之地的粮食完全无法解决数十万秦军的军粮,多亏蜀中之粮在关键时刻送到,给秦军加上了重重的胜利砝码。

三 伐楚战略主动性

秦楚征战在秦得巴蜀之前主要以商於之地(主要在今陕西商洛境内)为窗口,要打,大家都重兵陈列,你来我往,战况惨烈不说,也都没取的什么进展,无论商於之地为谁所占,都无法再进一步。

那么秦占巴蜀之后就不一样了,楚国卧榻之侧,秦国老在那儿躺着,还把它没办法。秦地和楚国有了绵长的边境线,另有长江水路也可以利用。当然,那时的巴蜀之地用兵比起中原自是更麻烦,但绝对是一个保留的选择。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果是楚国率先抢占了巴蜀,想必局势又会大不一样了,因此,秦占蜀,本身也可视作对楚国的削弱。

结语

秦占蜀,领土更广,人口更多,粮食更多,对比于东方各国,也有居高临下之姿,蜀地为秦国一统天下除了不少的力!


寻历史魅力,乐当下之人,我是“史海浮沉假行僧”,感谢阅读,感兴趣别忘了关注交流哟~

三,秦国平定巴蜀司马错

导语:

秦惠文王时期,四川盆地附近存在蜀国、巴国、苴国。蜀国企图吞并苴国,苴国无奈之下求助于秦国。秦惠文王采用司马错将军的意见,先灭巴蜀以充府库。司马错将军不久便攻下巴、蜀、苴三国,并在此地设立郡县。攻灭巴蜀对于秦国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一方面巴蜀之地为秦国提供稳定的粮食供应,另一方面,巴蜀之地可以作为灭楚的跳板,同时也为秦国提供了大量的人力资源。


秦惠文王时,盘踞在四川盆地一带的蜀国进攻苴国,企图一举吞并苴国。苴国无奈之下,往北向秦国求助,往南向巴国求助。兵荒马乱之中,苴王曾经想逃亡秦国向秦求救。苴国大臣劝谏苴王说,秦乃虎狼之国,您去了秦国还能活着回来吗?而且苴国与秦国山高路远,不如先去巴国再做定夺,于是苴王逃往了巴国并派出使者向秦王求助。而正当巴蜀之地发生战乱的时候,韩国却在攻打秦国城池。一时之间,先攻韩还是先灭巴蜀让秦惠文王犯了难。


朝堂之上,秦惠文王询问秦相张仪,韩国攻秦,巴蜀动乱,相国大人可有对策?张仪回答秦王,盟楚魏以伐韩,攻韩而至周,挟天子以令诸侯。巴蜀之地,戎狄之所,劳师而远征,攻之而不克,克之而无所得。张仪主张和魏国和楚国结盟,进而攻打韩国,夺得韩国土地来要挟周天子。他认为,巴蜀之地是戎狄的地方,攻打巴蜀这样的穷山恶水,没有价值。况且千里迢迢攻打巴蜀很难打胜,就算胜了也不能得到什么利益。


但是司马错将军和他的看法完全不同,司马错将军认为战机稍纵即逝,这次好不容易有了攻灭巴蜀的机会,如果放弃再想取得巴蜀就很难了。他向秦惠文王表明了攻打巴蜀的重要意义,取得巴蜀一方面可以使秦国粮食充足,军用物资充足才能攻无不克。另一方面,他认为攻打巴蜀,可以打开楚国的北大门,以巴蜀之地作为灭楚的跳板。巴蜀群山环绕,进可攻退可守,而且粮食充足,这是攻打楚国的最好根据地。一旦楚国被灭,那么秦国在天下就没有对手了。

“得其地足以广国”,“取其财足以富民缮兵”《战国策·秦策—》
“得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并矣”《华阳国志·蜀志》

对于张仪和司马错两人意见,秦惠文王会采纳谁的意见呢?


秦惠文王认为,司马错将军的意见更为稳妥。如果此时攻打韩国,势必会引发东方六国的警惕,东方六国会再一次合纵抗秦。而且此时周天子之名还是王命,一旦秦通过攻打韩国要挟周天子,周天子完全可以以勤王之名,要求列国攻打秦国。而巴蜀之地历来被东方六国视为戎狄,如果攻打巴蜀之地,对于东方六国来说无关痛痒,秦完全不必在意东方六国的看法。因此,秦惠文王命令司马错将军领兵和张仪一起出兵攻灭巴蜀。果然,司马错将军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取得了巴蜀之地。秦国在巴蜀设立巴郡,从此,巴蜀之地纳入秦国的领土,楚国的门户大开。

那么,司马错攻灭巴蜀,秦国在战略上可以获得那些制胜点呢?1.提高了秦国粮食供应,增强了国力


巴蜀历来被称为天府之国、鱼米之乡。这里是非常重要的粮食产地,一旦占据了巴蜀,就等于占据了天下粮仓,那么也就具有了吞并天下的实力。秦国自从占领巴蜀之后,军事实力增加,国力大幅度上升。在秦昭襄王时代的长平之战,秦国和赵国在长平一线对垒了三年。赵国国内粮食被耗空,无力与秦军对垒,于是只有倾巢而出。而在这个时候,来自巴蜀地区的粮食正好为秦国解决了战场燃眉之急。从粮食的角度来看,秦国和赵国这场关乎命运的大决战,似乎早在秦惠文王时期就已经决定。秦惠文王攻灭巴蜀的计划,为百余年后秦始皇一统天下,打下坚实的基础。

2.巴蜀为秦国提供攻楚的跳板


巴蜀之地与楚国近在咫尺,攻陷了巴蜀,就等于打开了楚国的大门,楚国便犹如刀下鱼肉一般。巴蜀群山环绕,易守难攻,占据巴蜀进可以长驱直入楚国境地,退可以利用秦巴天险据守要塞,既可以攻楚,又可以防止楚国攻秦,可谓一举两得。

3.巴蜀为秦国扩充人力资源


在古代,打仗最重要的就是粮草和士兵,没有这两样想要赢得战争是不可能的。而巴蜀之,不仅为秦国提供了粮食,而且还为秦国扩充了人力资源。粮草充足,人多势众,打仗才能有底气。秦惠文王攻占巴蜀之后,立即建立巴郡,管辖四川盆地一带。而巴郡成立之后,第一件事就是登记人口,为秦国战争动员做准备。长平之战时期,秦国几乎动用举国力量攻打赵国。秦昭襄王亲自征兵,征兵年下调到14岁,而巴蜀在此时不仅为秦国提供了粮食,还有大量的人力资源。从这一点来看,秦惠文王攻灭巴蜀是十分明智的举动。

总结:

以上就是我对于“司马错攻灭巴蜀,对秦国有哪些战略制胜点?”的回答,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和启发。巴蜀之地不仅为秦国提供了大量的粮食储备,还为秦国提供了人力资源和攻楚的跳板,为日后秦始皇统一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是一观澜,一个用心写作的历史爱好者,我会用认真的态度对待每一位读者,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支持我

四,司马错伐蜀成功了吗

司马错伐蜀并成功占据巴蜀,对秦国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为以后秦国统一天下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首先,占据巴蜀为秦国提供了一个坚实的战略支撑和后备粮仓。川蜀之地,号称“天府之国”,气候温暖湿润,成都平原更是土地平坦、沃野千里,盛产稻米,可以为秦军东出提供充足的粮食。

其次,巴蜀四周皆为高峻的山脉,为天然之险,易守难攻,攻下巴蜀,使得八百里秦川和四川盆地连成一片,大大拓展了秦国的战略纵深,增加了回旋余地。

第三,“得蜀即得楚”。秦军攻下巴蜀后,可沿长江顺流直下,进攻土地广袤的楚国,且粮草、兵员运输都比较快捷,军费支出少。这为以后秦军灭楚打下了基础。

觉得我的回答还可以的话,点个关注@每天了解一点历史


五,司马错伐蜀的进军路线

朋友们别抢,这个问题我来答:

秦惠王在面对巴与蜀两国交战,同时向秦求救的时候,犹豫不决。正巧这个关口,韩国也在向秦宣战。

于是乎,朝堂上,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议论。在利弊,得失,及长远全盘的考量。最终釆取了司马错的建议,“得蜀即得楚”。而这场武将与文臣的谋划,也让相国张仪是心悦诚服,不由的感叹到,司马错将军真乃秦国将帅也!

那么伐蜀究竟好在哪?对秦国的未来又意味着什么?现在逐一分析:

面对山东六国,伐蜀能解决后顾之忧:

秦北与戎狄,义渠接壤;西与巴蜀接攘,而东于韩魏,南又与楚临界。实际上,秦国是处在各国的包围圈中。

秦要实现东出大计,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后院失火这件事。虽然巴蜀国弱,人口少。毕竟也是潜在威胁。自从秦穆公统一北方大部分游牧部落,但也还有义渠,西蜀等骚拢。

而这些地方不统一,不消灭就像个定时炸弹,永远让人不安心。特别是义渠,反反复复与秦抗斗。这些前车之鉴,不能发生在巴蜀身上。

所以,要想安心进军中原,首先就要解决尾巴上的隐患,彻底扑灭潜在的火星。

伐蜀能为秦国建立起大粮仓:

一直以来,民以食为天,粮食为国之根本。兵士吃不饱饭,怎么去打仗。

而巴蜀地域辽阔,沃野千里,气候温和,自然物产又极是丰富。就是一个天大的后备粮仓。攻下巴蜀,等于为东出的梦想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事实证明,当时的眼光是长远的。后来的秦赵长平之战,败就败在赵国无粮。不主动出击也是饿死。试想,赵国有粮,就是坚守不出,双方互耗,结局还难定。

赵国败就败在,没有巴蜀这个大粮仓。

伐蜀使得进军六国又多一条战略线路:

以往秦东出,只能兵出函谷关。列国合纵伐秦,无非也是突破函谷,此关一破,秦国就失去大好地势。

而伐巴蜀的意义就在于:以往只有陆路出击,此后可以沿着长江,顺流而下,直捣楚国后方,继而由南向北或向东进行包抄。

巴蜀的取得,让秦国在进攻线路,又多了一条重要分支。

“得蜀而得楚”,就是这道理!一旦得楚,就可由下往上,畅通无忧。一旦得楚,秦楚就能连成一片。攻守游刃自如,何其乐哉!

伐蜀不会引起列国的合纵,无忧无险:

在扩张版图上,谁都会眼红。而作为除楚以外的列国,谁也够不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他国还落个喝茶看闹热的场面。也就说,在伐蜀的问题上,秦不用担心列国的觊觎,更不用担心合纵。

只有牵扯到共同的利益,一旦处理不当,就会招致麻烦。好比齐湣王灭宋。宋国是与齐,韩,魏,楚都交界。结果齐国一人独吞。招来列国连横共同讨伐,从而被灭。

既无风险,还有诸般好处,秦国又怎能失去大好的机会?

小结:

秦国自从得到巴蜀,国家越发的强大;大后方的修养生息,不光是为秦提供粮仓,也大大增加了秦的财力,劳动力,生产力及兵力。

巴蜀地区为秦的东出,是提供了强劲的保障的。巴蜀的归入,也更加的增添了大秦利剑出鞘,入主中原的信心。没有巴蜀的付出,哪有后来赢稷与赵国的一战定乾坤的杰作,也就不会有赢政的一统江山。而一统的梦想也就遥遥无期,不知何年岁月了!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优手游提供的司马错攻灭巴蜀,秦国战略上可以获得哪些制胜点?(秦国大将司马错)详细介绍,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折扣手游手游

折扣手游手游

最低折扣游戏盒子

下载游戏折扣

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