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战苏德战争取胜的要诀是什么?
历时4年的苏德战争以苏联取得最后的胜利而结束,曾经强大的德国国防军最终在盟军的东西夹击之下全军覆没,整个战争中德国武装力量的总损失数是1340万人,其中倒在东线或者被苏军俘虏的有1070万人,也就是说超过80%的德军是被苏军歼灭的。而苏联在这场战争中付出了2900万军人伤亡的巨大代价,也就是说平均每牺牲三名苏军士兵才能打败一名德军士兵,所以苏联在战争中有胜利的秘诀,也有惨痛的教训。
战争爆发时苏联军队和德国军队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德国军队已经完成了充分的动员,大部分军人都经历了实战的检验,1941年征召的士兵都隶属于后备军,德军已经完全做好了战争的准备。而苏联军队的动员工作则远远不没有完成,虽然部队一直在加速扩充,可是质量却不断下降,这主要是由于缺乏合格的军官和训练有素的士兵导致,苏军在1941年并没有做好战争的准备。在东线边境线上,德军以及仆从国的军队数量是苏军的两倍,加上德军在作战素质上的优势,苏军遭到惨败也就不足为奇了。
但是德军在战术上的优势却最终没能给德国带来战略上的胜利,即最终打败苏联军队,尽管在战争的前半年内德军确实歼灭了500万苏军,这相当于战前苏军的全部实力,但是苏联军队并没有消失,反而是增加了,到1941年12月,苏军的一线兵力高达400万人,已经超过了德军以及仆从军的数量(340万人)。并且随着战争的持续,苏联军队一直在不断增长中,此后苏军总兵力达到1000万人,一线兵力一直保持在600万人左右,而德军及其仆从军的兵力却由于战事的发展而不断下降中,由1941年最高的400万人下降到300万人(1943年),到1944年后期已经只有200万人了,也就是说德军从1942年开始就已经失去了数量优势,并且随着战争的持续劣势越来越大,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德军在节节败退中。
要知道在战争的前两年苏军的损失是远高于德军的,但是苏军仍旧在数量上超过了德军,这就体现在两国战争动员能力的巨大差异之上了。苏联在战争爆发的那一刻就已经展开了总动员,大量的征召兵员并全力的提高军工生产,苏联的动员不仅满足了前线的损失,而且还组建了强大的战略预备队,具备了发动战略反攻的实力。而德军从一开始就难以得到及时的补充,兵员的缺口越来越大,更不用说组建新的部队了。最为明显的就是坦克产量上,苏联从1941年4700辆坦克产量暴增到1942年的24000辆,而德军的坦克产量反而从1941年的3000辆下降到1942年2200辆,德国在前两年的战争动员工作做的实在是太差了。直到1943年德国才开始真正实施全面的战争动员,并在1944年达到顶峰,但是德国面对的敌人已经不只是苏联了,还是英国和美国,德国的失败也就不可避免了。对于二战这样的总体战、消耗战,一个国家的战争动员能力和速度将关系到战争的成败,比这方面德国显然远不如苏联。
二,二战苏德战场过程
1941年夏,战争狂人希特勒和他统治下的数百万纳粹德国及其附庸国的军队侵入苏联领土,没成想不到五年功夫,法西斯们不但被轰出了苏联国土,而且随着阿道夫的自杀和苏军攻占柏林国会大厦,德意志第三帝国土崩瓦解。苏联战胜德国有六个要诀:
要诀一:天时。苏联地处北寒带和北温带交叉地界,通常是春夏多晴天,秋冬多雨雪。苏德战争的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等大的战役起初都发生在夏季,这时德军处于主动攻势地位,能够依靠摩托化的优势进入苏联纵深,但苏联能够把握天时条件的转化,化被动为主动,顽强作战将德军拖到冬季,使德军不但优势武器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攻击力和战斗力严重削弱,而且水土不服、受冻挨饿,士气转瞬断崖式下降。
要诀二:地利。苏联充分利用了本国横跨欧亚大陆,地势辽阔的有利条件,层层建立了坚固防御阵地体系,打起了持久战。而德国之前在波兰、挪威、荷兰、比利时、法国、南斯拉夫等国所带来的小、快、灵在广阔的空间中却变成了短、慢、笨,使战局逐步向着对苏联有益的方向发展。
要诀三:人和。苏联对内改变了肃反扩大化的错误政策,斯大林通过发表反法西斯讲话和红场雪地亲自阅兵,团结人民坚定了信心;对外积极与美国、英国、中国等共同创建了统一战线,促成了第二战场的开辟。德国纳粹则实行独裁恐怖统治和盖世太保特务专制,建立奥斯维辛等多座集中营残酷迫害犹太人、苏联人以及其他国家无辜人民,希特勒基本上专断作风严重,他的元帅将军有不同意见都被粗暴终止,并且被推到第一线送死或者借战役失败成为替罪羊撤职或者惩处,甚至对付政变推翻他的人采取先人身羞辱再绞刑处死的残忍手段。日本畏惧苏联的强大实力,始终没有在远东形成大的进攻,对德国的配合微乎其微。
要诀四:谋正。战略战术的谋划对苏取胜德败起了重要的作用。希特勒没有采纳古德里安以坦克为先锋步兵跟后一个拳头迅速直取莫斯科的建议,也没有听取陆军元帅冯•勃克反对打基辅和巩固现有阵地等待严冬过后再向莫斯科发起进攻的建议,而是分散兵力进攻列宁格勒、莫斯科、高加索。斯大林却充分信任军事奇才朱可夫,让朱可夫担任前线总指挥,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在列宁格勒、莫斯科、斯大林三条战线处处开花结果。
要诀五:物厚。苏联在战前加快了“第三个五年计划”建设步伐,到1940年底全国钢产量达到1830万吨,生铁产量达到1500万吨,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战争期间,乌拉尔山伏尔加河以东重工业区没有受到破坏,战争必需品能够源源不断运往前线。德国在战前工业基础也很发达,国防力量实力不弱,但毕竟是国小资源有限,战线拉的太长,后勤供应就出现了紧张状况,后期又是两线作战,耗损很大。
要诀六:器利。德国开始进攻时,依靠虎式坦克、豹式坦克、潜水坦克、重型火炮等武器取得了暂时的优势,但这些武器大量损失远远超过了大批生产数量,并且在恶劣天气下发挥不了威力。反之,苏联能够研制出性能远远优于德国坦克的T34坦克、喀秋莎火箭、米格战斗机、自行炮和黑夜如白昼的“立体探照灯”。
三,二战致胜战役 苏德战争
作为一名优秀的军事统帅,斯大林1942年2月就回答了这个问题,“决定战争结果的不是突然性等偶然因素,而是后方的巩固性、军队的士气、师的数量和质量、军队的装备、军队指挥人员的组织能力这些永久性因素。”
四,二战苏德战争经典战役
钢铁、石油等等战略资源和国内生产力。
二战前,苏联不傻,国内虽然在搞肃清,但工业生产抓得紧,否则早就被日本给突突了,就是因为碾压过日本一次,恫吓住了日本伸向苏联的魔爪。
为了发展甚至不惜和希特勒搞交易,瓜分波兰,坚守贸易,即便开战前也发送货物给了德国。
在遭到开局的毁灭打击,第一个动作就是将工厂后撤,不断后撤,保存了生产力。
很简单,没有生厂力就是死路一条,这一点可以参考我们的抗战。
我们的抗战为何打得那么辛苦,不仅战略资源被占据,连基本的工厂生产都有问题。
源源不断的飞机、坦克,哪怕质量不如德军,但数量可以凑。
德国万里迢迢运输到苏联腹地的高级武器只能和苏联爆量的兵海厮杀,持平就是灭亡,因为德国不只是苏联一个敌人。
什么虎豹坦克,古德里安好不容易拼凑一堆,立马被希特勒投入库尔斯克等战役,一下子就打光光了,啥都不剩,而苏联仅凭拖拉机改造的坦克去和这些武器拼斗。
呵呵,这就是生厂力,要是我们的抗战能有拖拉机生产工厂,哪里还会怕小日本的那些罐头坦克?
所以,苏德战争取胜的要诀是生产力。
只是苏联的生产力对的是德国,而德国对的是西欧、美国和苏联,自然不及。
五,二战苏德战争时间线
感谢邀请!苏联为什么能胜利肯定和自身的原因是分不开的,但是我这会要说的是德国,德国之所以能横扫欧洲离不开德国人骁勇善战和古德里安的闪电战理论。闪电战又被誉为是穷人的战争,什么意思?就是说白了,要快速的结束战争,因为资源供给不上战争的需求。德国在打不列颠空战的时候为什么不继续对英国穷追猛打,不是德国人打不过英国人,而是德国人耗不过英国人,所以战略方针转移,对另一个老邻居苏联开始了策划。德国人无论是战术战略都是非常正确,德国战斗配合也是非常经典。战友之间的配合和信任简直就是炉火纯青。但是德国统帅部却忽略了和错判了苏联的战斗意志和形式发展。德国人对苏联人爆发了闪击战,几个月就打到了莫斯科城下。苏联军民爆发出了强大和顽强的战斗意志,根本不让德国在再前进一步,与此同时,苏联地大物博,资源矿产极为丰富,工业能力极强。盟军的大量军事援助。而德国却耗不起了,虽然占领了欧洲,但是欧洲战略资源不是很丰富,又缺少战略纵深,欧洲境内大量游击队和反德势力,对德国有着极大的困扰,恰好,冬天来临,很多物资运不过来搁置作废等。德国后期还在双线作战,极大的缓冲了苏德战场的压力。德国耗不起苏联了!
以上只是代表我的一家之言,如果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我积极改正错误并学习。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优手游提供的二战苏德战争取胜的要诀是什么?(二战期间苏德战争)详细介绍,大家可以参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