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七雄:魏国也是战国中的霸主,为什么感觉没什么人服魏?(战国魏国为何强盛)

柚子 341

战国七雄:魏国也是战国中的霸主,为什么感觉没什么人服魏?

一,战国七雄:魏国也是战国中的霸主,为什么感觉没什么人服魏?

对于暴发户和贵族,人们往往更服贵族,虽然惧怕暴发户,但是很少有人心悦臣服于暴发户。很明显魏国就是战国七雄中的暴发户,魏国是从晋国中分裂出来的国家,立国之初属于侯国。对于一个刚诞生的国家,且爵位不是很高的国家,秦、楚、齐、燕四个老牌战国自然不会服气的。论资排辈的话,楚、齐、燕三国是西周开国诸侯,立国已经六百余年了;年轻一点的秦国,是东周的开国诸侯,立国已经三百余年了。魏国是战国时代才立国的,立国时间不足百年,老人怎分心甘情愿臣服于年轻人呢?

魏国立国后,就开始变法,可谓一点不遵守旧有秩序,变法者强,守旧者弱。魏国强大后,开始了对外征战,秦、楚、齐三个老战国皆被魏国打击,魏国还战而胜之,特别是秦国,被魏国按在地上摩擦,好不可怜!魏国名将吴起率领魏武卒横行天下,跟诸侯大小七十二战,无一败绩,打出了一个大大的疆土。魏国的锋芒毕露,自然让秦、楚、齐、燕四国不满,只不过燕国依附于魏国,其余三国都在跟魏国搏斗。

魏国除了对秦、楚、齐三个老战国用兵外,还对韩国、赵国两位亲兄弟用兵,亲手破坏了三晋同盟关系。魏国西击大秦,南伐蛮楚,东征强齐,皆战而胜之,奈何三国皆老牌强国,底蕴雄厚,故虽败不亡。于是魏国有了先统一三晋的想法,把韩国、赵国先灭了,恢复晋国的领土范围。魏国灭赵之战就是桂陵之战,被齐国救了;魏国的灭韩之战就是马陵之战,又被齐国救了。经此两役,魏国元气大伤,且三晋同盟关系彻底破裂,魏国不仅失去了横行天下的魏武卒,还失去了两个可为手足的兄弟之国。

如果暴发户连续五代强盛,则暴发户会转变成贵族,比如齐国、楚国、秦国三国,都强盛了数百年,故此三国是贵族。魏国只强盛了两代半,从魏惠王中期开始,魏国走下坡路,大家痛打落水狗,魏国被诸国从四面围攻,魏国勉强保持了不亡局面。加上秦国的崛起,诸国不得不联合魏国共击秦国,因此魏国的威望一落千丈,它的威严被秦国取代!

二,战国魏国为什么衰弱

我们印象中的魏国可能是那个“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的魏国。我们印象中的魏国,可能是经常被秦国欺负的那个魏国。实际上战国初年的魏国,完全不是后来的样子。战国初年的魏国可以说是战国第一强国。进入战国时代之后,魏国君主魏文侯率先抓住了战国时期的改革浪潮。

魏文侯任用李悝进行变法,李悝在魏国进行了相对广泛、深刻的变法,魏国的各项实力大增。魏文侯又任用吴起进行军事改革,创立了举世闻名的魏武卒制度。魏文侯在李悝和吴起等人的辅佐之下,魏国一跃成为战国初年最强大的一个诸侯国。当时的魏国实力已经跃居战国诸强首位,成为当时最强的诸侯国。魏文侯任用吴起率领魏军在河西打败秦国,逼迫秦国割让大片土地,魏国占领了秦国的河西大片土地。魏国的国土面积大大增加,魏国的声势也大大增加

到了魏武侯时期,魏国的实力进一步增强,魏国的霸业也被推向了一个新高峰。魏武侯在位期间,继续进行争霸战争。魏武侯进攻的重点还是秦国,魏军在吴起的率领下又多次击败了秦军,秦军被魏国压迫到偏远的西陲。尤其在阴晋之战中,吴起仅用五万魏武卒便击溃了五十万秦军。若非后来魏武侯怀疑吴起的忠心度,导致吴起离开了魏国,天知道秦国会被打成什么样子。魏武侯还向周天子施压,逼迫周天子承认“田氏代齐”。魏武侯还四处出击攻打其他诸侯国,魏国打败了赵国,联合三晋多次打败了齐国,打败了郑国,与楚军大战于榆关。魏武侯时期,魏国已经初步具备了霸业的雏形。

到了魏惠王时期,魏国的霸业达到了顶峰,同时魏国的霸业也开始衰落。魏惠王时期,战国也进入了中期。这一时期其他国家先后进行了改革和变法,魏国的绝对优势也在逐渐减弱。魏惠王早起还能维持住霸业,并且进一步扩大霸业。魏惠王时期,魏国也完成了由侯国向王国的转变。但是此时魏惠王能够维持霸业的重要原因则是三晋一体,依靠的其实是三晋的力量。随着其他国家变法的完成,魏国的霸业也逐渐衰落。尤其是魏国破坏了三晋同盟。魏国先攻赵,包围了赵国首都邯郸。齐国为救赵,来了一个围魏救赵。虽然齐军在桂陵击败了魏军,但是魏国毕竟底子厚,魏国还是攻陷了邯郸,并且逼迫齐国议和。此后魏国又进攻韩国,齐国故技重施,此次在马陵设下埋伏。孙膑一战击杀了庞涓,消灭了魏国主力。马陵之战也成为魏国由盛而衰的重要标志,魏国从霸业的巅峰跌落。

战国其他强国再也没有给魏国任何复兴的机会。魏国强盛时期四处出击,也四处树敌,其他国家一定会趁着魏国病要魏国的命。更令魏国难以承受的是,秦国变法成功。秦国经过十几年的蛰伏期以及变法大成。马陵战败之后,商鞅率领大秦锐士东征魏国,打败公子卬,又给了魏国致命一击。此后秦国不断东出,魏国首当其冲。魏国的地理位置位于天下之中,处于四战之地。魏国一旦率领,就会成为各个诸侯国争夺的对象。

魏国也曾经强盛了两代半。为什么魏国的存在感却相对较低呢,感觉没有人服魏国呢?

魏国确实曾经强盛一时,但是魏国强盛的太早,强盛的时间也太过久远。魏国强盛之时,正好处于战国初期。 魏国在各个国家中率先强大起来,但是魏国的强大也只是相对强大。魏国强大之后,追求的事业是霸业,而不是统一天下。魏国的大国思维整体上也停留在春秋时期。魏国在战国初期建立建立了属于自己的霸业,却没有没有让后世记住。以至于不少读者,甚至都不知道当年的魏国曾经那么强大。

我们经常说小时候胖不是胖,魏国就是典型的小时候胖的国家。魏国小时候特别胖,长大以后却非常瘦小。如果不是长辈告诉大家,魏国曾经是个小胖子,也许不会有人知道这件事。除非魏国一直自称为魏胖子。在魏国之后其,他国家也先后崛起。比如东方的齐国也成强盛了两代半,楚国也曾经强盛一时,赵国经过胡服骑射之后也曾经非常强大,秦国更是强大了一百多年。当战国各个大国先后强盛之后,又有多人会记得那个整天被欺负,四处割地赔款的魏国呢?各个大国若想扩大自己的影响,扩展自己的地盘又要攻打魏国。昔日的战国第一强国成为各大强国的出气筒。魏国若想生存必须伺候好各个大国,魏国的存在感自然更低。

魏国正好处于中央腹地,扼守住了秦国东出的大门。秦国若想东出函谷关一定要跨过魏国。衰落的魏国自然难以对抗强大的秦国,魏国在与秦国的对抗中多次被打败。魏国为了求得生存只能出卖国家利益,寻求其他国家的帮助,充当其他国家的小跟班。魏国为了讨好秦国,不是割让土地给秦国,就是当秦国的马前卒。战国中后期的魏国和韩国几乎没有什么区别,战国强国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将魏国放在眼中。大家只能记住强者,也只服强者,哪有服一个弱者的道理。

魏国强大的模式可以总结为强君贤臣之强。魏文侯的政治、经济、识人、军事等能力都非常强,所以他能任用李悝、吴起等人改革魏国。魏武侯的其他能力并不比魏文侯弱,但是识人之能明显不行。所以魏武侯时期,魏国的人才已经开始流失,尤其是吴起的流失让秦国有了喘息的机会。魏惠王的能力大大不如前两代,前期能够扩大霸业也主要靠文武两侯留下的家底。魏惠王之后的历代魏王虽然有合格的君主,但是再也没有可以力挽狂澜的君主。由于魏国君主的能力相对一般,面对周边强国的窥伺又没有创新性的应对办法,魏国一步步走向了沉沦。魏国的存在感也越来越低,其他各国也越来越不把魏国放在眼中。

由于魏惠王之后的历代魏王要么能力一般,要么昏庸无道。这些弱君不仅没有振兴魏国,还直接导致大量人才流亡到他国。如果历代魏王能好好利用本国人才,魏国绝对可能再一次强盛。魏国堪称是战国时代的人才储备库,也是战国时代人才的漏斗。从魏国流失的人才不少都成为各国的骨干力量。商鞅先在魏国为官,受不到重用之后, 在秦国推动变法。孙膑也有机会在魏国为将,但是被魏惠王和庞涓陷害。最终孙膑和商鞅两人亲手将魏国拉下高台。张仪算是土生土长的魏国人,结果跑到了秦国,并且亲手掐灭了魏国复兴的希望。犀首公孙衍也是魏国人,后来亲手帮助秦国夺取了河西之地,魏国更加衰落。范睢也是一位非常有能力的大臣,也被逼出魏国,最终成为魏国的大敌,帮助秦国奠定了统一的基础。一代名将尉缭子也是魏国人,最终也流失到秦国。这些都是魏国流失的顶级人才,如果算上那些非顶级人才或者一度逼走的人才,魏国流失的人口则更多。魏国甚至连自己的公子信陵君都被猜忌,郁郁而终。

魏国的知名度低,不被人们信服,还和魏国后代无能有一定关系。魏国灭亡之后,战国各国纷纷复国。魏国的魏咎和魏豹也先后复国。但是魏咎、魏豹的成色和其他国家的后代相比成色相对较低。齐国有田角、田荣、田横等人,赵国有赵歇等人,楚国有项羽、刘邦。由于魏国遗民的成色不足,导致魏国再一次复国之后也是一个弱国。

魏国做为战国第一个强盛的诸侯,抓着一手好牌,可惜把这手牌活活打成了一手烂牌,最后打成死局。魏国强盛了不到五十年时间,却用一百多年去还。随着魏国越来越衰弱,魏国的存在感也就越来越低,最终成为一个可有可无的小国。

三,战国魏国为什么衰败

导语:魏国真正崛起,应该要分为三个部分。
  1. 第一个部分是魏文侯时期,当时三家分晋刚刚完成不久,魏国分得的地盘适中,人口也不是最多的,爷爷魏桓子去世后魏文侯继位。魏文侯启用李悝变法,最终国家走向强盛。

  2. 第二个部分是魏武侯时期,魏武侯雄才大略,启用吴起南征北战,为魏国开拓了疆土,吴起训练的魏武卒更是那个时期最强大的兵种。

  3. 第三个部分是魏惠王时期,魏国君主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称王,启用庞涓为大将军,威慑诸侯,迁都大梁以后,更是有雄霸中原之势。只是庞涓死后,魏国一蹶不振,从此走向了没落。

所以说没有无缘无故的强大,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没落,魏国之所以不被其他诸侯放在眼里,跟君主对国家的策略是有很大关系的。

01魏文侯韬光养晦,任用李悝实行变法。

刚刚从晋国分裂出来,魏国其实还不是什么太起眼的诸侯国,只能说地理位置不错,占据着中原地区,人口不少。

就算是这样,魏国也没有强大到让其他诸侯国感到害怕的地步。尤其是魏桓子死了以后,直接由孙子魏文侯继位。三家分晋的局面也就正式开启了。

文侯受子夏经艺,客段干木,过其闾,未尝不轼也。秦尝欲伐魏,或曰:“魏君贤人是礼,国人称仁,上下和合,未可图也。”文侯由此得誉於诸侯。 ---《史记》

不过魏国分到的地盘是比较尴尬的,上面有强大的赵国压着,下面又有刚刚崛起的韩国顶着,左边还有强大的秦国和楚国作为邻居,魏国要想在这么多诸侯国中间存活下来,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所以魏文侯上台以后,任用很有想法的李悝实行变法。李悝的师爷是孔子,师傅是子夏,按理说他应该是儒家代表人,可是他有一种非同一般的法家思想。所以李悝变法,基本上也就是开启了战国法家的局面。

依法治国,终于第一次,在中国大地之上问世,这是具有开创性指导意义的一次变革,所以魏文侯领导下的魏国,一夜之间,焕然一新,成为了诸侯国中非常强大的一个国家。

他们实行李悝变法后的策略,杜绝贵族世袭制度的延续,坚持有功升官,无功就没法做官的举措,打击了贵族势力,却迎来了普通民众的欢迎。

此外他们坚持法治,杜绝人治,虽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敢于开启这一局面,就已经超越了很多诸侯国。后来秦国的商鞅变法,基本上是按照李悝变法的局面来进行的魏文侯治理魏国50年,使得魏国拥有了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力量,为子孙奠定了富强的基础。

02魏武侯南征北战,任用吴起扩大了魏国的地盘。

魏国真正在诸侯中显耀,那应该就是在魏武侯时期。因为魏武侯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他感觉魏国的地盘实在是有点小,所以开始练兵准备扩大地盘。

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田文曰:“可。”起曰:“将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治百官,亲万民,实府库,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守西河而秦兵不敢东乡,韩赵宾从,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史记》

魏武侯上台以后,谁也不怕,先后跟秦国、赵国、齐国、楚国、韩国等国家都发生过战争,而且基本都打赢了。

  1. 尤其是跟楚国的战争,当时魏武侯号召三晋联军,也就是赵魏韩三国连成一片,一起攻打楚国。把楚国在河南地区的力量全部剿除,其中魏国所得到的利益最多,占领了大梁城,也为日后魏惠王迁都打下了伏笔。

  2. 在对付秦国之战中,魏武侯也没有手软,他命令吴起一边对秦国作战,一边又派遣士兵遏制郑国大军的袭扰。两线作战之下,吴起大败秦军,从此魏国声威大振。

  3. 魏武侯狠起来,连自己的盟友也不放过。赵国也不甘示弱,他们打算攻占魏国的附属国卫国,也就是商鞅的老家。魏武侯见势头不对,立刻带兵击败赵国,从此三晋联盟彻底瓦解,魏武侯也乐得自在。

不过魏武侯却在执政期间,因为反间计,从而逼走了吴起,这是魏国最大的损失。魏武卒虽然已经练成,可是没有吴起的领导指挥,这也是为什么魏国没有征服天下的重要原因。

03魏惠王时期,魏国达到巅峰,又跌入谷底。

魏武侯去世以后,魏惠王接任君主之位。他上台以后,其实也做了不少积极的工作,尤其是缓和了三晋之间的关系,以及与秦国的关系。

这么做使得魏惠王有时间来了解魏国的实力到底如何,而且能够知道自己可以朝那些方向使劲儿。他与赵国、韩国包括秦国都处理好关系以后,把所有矛头都对准了东方强国齐国。

惠王数被於军旅,卑礼厚币以招贤者。邹衍、淳于髡、孟轲皆至梁。梁惠王曰:“寡人不佞,兵三折於外,太子虏,上将死,国以空虚,以羞先君宗庙社稷,寡人甚丑之,叟不远千里,辱幸至弊邑之廷,将何利吾国?”孟轲曰:“君不可以言利若是。夫君欲利则大夫欲利,大夫欲利则庶人欲利,上下争利,国则危矣。为人君,仁义而已矣,何以利为!”---《史记》

因为魏惠王认为,只有齐国才有可能成为自己的对手。与此同时,他引黄河水进入境内,使得魏国的农业得到了发展,军粮也就有了保障。

这一系类的措施采取以后,魏惠王的声威达到了巅峰,这也是魏国这些年发展下来的巅峰时期。可以说魏惠王前期还是非常给力的,有明君的样子。

  • 可是后期逐渐出现了纰漏,首先他任用庞涓作为主将的时候,魏武卒号称天下无敌。可是马陵之战和桂陵之战过后,庞涓被杀,魏国的军事实力受到重创。

  • 期间,魏惠王还先后没有重用商鞅、张仪包括后来的范雎,从而导致了魏国人才严重缺失。这些人才跑到了秦国以后,成为了秦国的重臣,也就使得秦国有实力跟魏国一较高下。

结果魏国被秦国击败,此前又被齐国击败,不仅国土面积大量缩小,其地位也大不如从前。所以从这个时候开始魏国的地位一落千丈,再也没有了中原大国的风范。

总结:魏文侯魏武侯两代明主的积累,都不够魏惠王一代庸主挥霍的。

魏文侯实行变法,使得魏国的经济和军事都变得强大起来。魏武侯南征北战,不仅扩大了魏国的地盘,也让魏国在诸侯中展现出了强大的风采。

这两代君主执政接近80年时间,魏文侯50年,魏武侯26年,一共76年的积累,在魏惠王时期,全部被消耗干净了。

魏惠王上台之初,延续了父亲和爷爷的努力,发展军事的同时,也在发展农业经济。可是后期战略上的不断失误,使得魏国处处处于被动状态,只好被人摁在地上摩擦。

结果也就造成了魏国虽然强大过,可是不再强大了,魏惠王执政52年时间,将魏国从巅峰带入了谷底,其实跟他的平庸是脱离不了干系的。

参考资料:

《史记》

四,战国初期魏国为什么能称霸百年

战国时期最早称雄于诸侯的就是魏国了,以至于到后期一蹶不振,很少有大的战争获胜,所以有人感觉魏国的存在感比较弱,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魏国依靠前期的开疆扩土,吃老本,存在了将近178年的时间。

三家分晋,魏国崛起。

一、三家分晋。

晋国是一个庞然大物,如果不分裂,最后统一中国的应该是晋国。无奈晋国的国君日渐式微,让手下一帮大臣做大,并且有了很大的离心力。晋文公重耳自从设置了三军的六卿之后,手下六个大的卿逐渐掌握了晋国的实际权力,有智氏、范氏、中行氏、韩氏、魏氏、赵氏。这六个氏族世代在晋国担任高官,并且有封地,都养了一批私兵,彼此之间互相结盟、攻伐,俨然成了战国时期的缩小版。

范氏和中行氏是首先被其他几家联合攻散了,失去了原来的地位,晋国只留下了智氏、赵氏、韩氏、魏氏四大家公卿。这四大家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在晋国内部争夺封地,彻底把晋国国君架空了,晋王成了周王的翻版。智氏是最强大的家族,大有一统晋国的局势,逼迫韩、赵、魏三家联合,把这个老大灭了。

公元前403年,羽翼丰满的韩、赵、魏三家同时派遣使者去慰问周威烈王,要求封侯,瓜分晋国。周威烈王也是一个没有实际权力的主,自己不同意又能怎么样,照样分了晋国,于是做了一个顺水人情,同意了三家把原来的晋国瓜分了。自然三个新的诸侯虚情假意的表了表对周王的忠心,送上了大批的礼品,这些礼物才是周威烈王最需要的,希望他们年年送,毕竟舍得送礼品的诸侯也不多了!(魏文侯雕塑)

二、魏文侯崛起。

魏国有两个称呼,一个是熟悉的魏国,一个是梁国。公元前364年,魏惠王将都城迁移到大梁之后,后世史书也称魏国为“梁国”,大梁在现在的河南开封附近。

魏文侯魏斯(姬姓魏氏)是第一个被封侯的魏国国君,新的称呼,老的疆土,这让他雄心勃勃。魏国位居中原地区,边境强国林立,四战之地,生存环境恶劣,逼迫魏文侯必须强兵富国,拓展疆域,这样魏国才不至于被消灭。

1、招贤纳士。

魏文侯明白一个道理,如果想要富强首先要招揽使用各种人才,让这些能人为魏国的发展出力。他招纳了李悝、翟璜、吴起、乐羊、魏成、子夏、西门豹等战国初期的众多杰出人物,李悝、翟璜为相国,吴起、乐羊为将领,重用儒家子夏等人。

魏文侯的礼贤下士,聚集了战国初期的最顶尖的人才,很快使得魏国成为战国初期的第一个霸主。(李悝像,开始了战国第一个改革——李悝变法)

2、战国第一个改革蓝本。

李悝是法家的杰出代表人物,他任职期间对魏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李悝主张废除贵族的世袭制度,选贤任能,加大执政的效率,对文武大臣要赏罚分明;同时因地制宜推广农业改革,在主要农作物保障的前提下,发展农业的副业,增加民众和国家的收入;为进一步让变法的改革措施执行到位,他又制定了《法经》,保护变法,稳固魏国的统治。

李悝的变法虽然不能彻底成功,但后世的吴起变法、商鞅变法,都是借用了李悝变法的蓝本进行因地制宜的修改而进行的。商鞅变法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它是一次变法比较彻底的改革而已。

通过改革,魏国的国力强大起来了,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算是内政取得了成功。(魏武卒形象,这一装备负重百里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才可以成为魏武卒。)

3、魏武卒。

魏文侯还招纳了名将吴起为将领,让他训练魏国的士兵。由于魏国的边疆比较散,时刻处于其他各国的威胁之中,富国的同时就是要强兵。魏国有一个先天的优势,地处中原地区,生产力比较发达,人口多,冶铁业也是最先进的,为魏国的军事崛起提供了先天条件。

吴起负责带兵的理念是兵不在多,而在于“精”。吴起建议魏文侯用他的选择士兵条件重新选择士兵,称之为“武卒”,也就是吴起的“精兵”。选拔的新兵个个体魄强健,每五人为一伍,设伍长;二伍为什,设什长;五什为一屯,设屯长;二屯为百,设百将一人;五百人,设五百主一人,一千人,设二五百主一人。据《荀子.议兵篇》记载:

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

以上是魏武卒的选拔标准,通过100里的全副武装的选拔就可以成为魏武卒的一员了。

此外,魏武卒的士兵得到国家的照顾,全家免除国家的赋税,生活条件非常好,有时作战勇敢的士兵将士可以获得田宅等的赏赐,解决了魏武卒的后顾之忧。

魏武卒建立之后,成为战国初期最强悍的步兵军队,其他诸侯国的部队都是魏武卒施虐的对象了。

4、结果。

富国强兵之后就是展示自己的实力,兼并小国,打压大的诸侯国,为自己营造安全的生存环境。

魏国曾经灭掉了中山国(后在赵的扶持下重新立国),打压的赵国喘不过气来,著名的“围魏救赵”就是魏国军队围困赵国首都邯郸时发生的。魏国击败了楚国,夺得楚国在中原地区的大部分土地,同时打败了秦国、齐国这样的大国,威震当时的诸侯。

公元前343年,魏惠王率领诸侯共同参见周王,战国的第一个霸主就是魏国了。(吴起杀妻求将图,被魏国排挤出境)

战国后期的魏国存在感怎么如此低?

魏文侯的儿子也算是一个雄主,他任用吴起变法,国家势力更加强盛,父子二人算是为魏国打下了百年的基业,战国的前半程魏国算是一枝独秀了,奠定了战国七雄的位置。

魏文侯之后,魏国的国君大都躺在祖先打下的基业上昏昏然,至于招贤纳士这样的事情也大都不放在心上,很多慕名而投奔秦国的著名人士都留不住,被排挤或者被驱赶,最为著名的是吴起被排挤,投奔楚国,成了魏国的对手;另外一个名士则是孙膑,魏王本来自己就不重视人才,结果导致孙膑被打挖走了膝盖骨,成了残废,被齐国人救走,马陵之战,魏武卒损失巨大,主将庞涓也殒命。(孙膑形象图,也被魏国排挤)

魏国不但留不住其他的国家的人才,对自己内部的人也排挤,譬如著名的范雎,在魏国得不到重用,到了秦国成了丞相,为秦国立下了汗马功劳。魏国末期,魏公子信陵君可以说是魏国存在的标志人物,有信陵君在,其他国家不敢小觑魏国,就是这样一个人物也被排挤,不能执掌魏国大权,信陵君一死,魏国也很快灭亡了。

战国末期,魏国被秦国打怕了,经常明哲保身,国土一缩再缩,很少敢于主动出击,自然存在感就非常小了。

五,为什么战国初期魏国最强

战国七雄中魏国是最早崛起的。

期间,魏惠王还先后没有重用商鞅,张仪包括后来的范雎,从而导致了魏国人才严重缺失。这些人才跑到了秦国以后,成为了秦国重臣,也就使得秦国有实力跟魏国一较高下。

结果魏国被秦国击败,此前又被齐国击败,不仅国土面积大量缩小,其地位也大不如从前。所以从这个时候开始魏国的地位一落千丈,再也没有了中原大国的风范。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优手游提供的战国七雄:魏国也是战国中的霸主,为什么感觉没什么人服魏?(战国魏国为何强盛)详细介绍,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折扣手游手游

折扣手游手游

最低折扣游戏盒子

下载游戏折扣

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