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巧儿哪里人?(刘巧儿真名)

优优 151

刘巧儿哪里人?

一,刘巧儿哪里人?

1947年3月13日, 延安《解放日报》报道了陕甘宁边区著名的封芝琴婚姻纠纷案。由于此案被编为说书词《刘巧儿团圆》和剧本《刘巧儿告状》,所以人们也称其为“刘巧儿案”。


“刘巧儿”的原型叫封芝琴,于1924年出生在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悦乐镇上堡子村,乳名捧儿,从小以剪纸、绣花的“巧手”闻名乡里。


封芝琴小时候就被父亲封彦贵许给张金才之子张柏为妻。随着年龄渐长,封芝琴和张柏经常往来,互生爱慕之意。但是,因张家贫穷,封芝琴又被父亲另许给朱家,但遭到封芝琴拒绝。眼看其父为封芝琴张罗婆家,张柏的父亲张金才担心夜长梦多,便按照当地“抢亲”习俗,集合族人在夜间闯入封家,抢回封芝琴,为两人完婚。

封彦贵随后以“抢劫民女罪”将张家告上华池县司法所,司法裁判员未做深入调查便召集朱、张、封三家当事人,当庭宣布张家“抢亲”婚姻无效,县警卫队还把抢亲的人全部抓了起来,一对鸳鸯就这样被拆散。


封、张两家均不服此判决,群众也反映强烈。封芝琴徒步上百里路,到庆阳专署驻地庆阳城状告“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对她婚姻的干涉和县抗日民主政府断案不公,争取婚姻自主的权利。


时任陇东分区专员兼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陇东分庭庭长的马锡五(解放后曾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经过深入调查了解,还征求封芝琴对婚姻的意见。

在弄清全部案情的基础上,采取调查、调解与审判相结合的方式,就地公开审理,最后作出判决:依法撤销华池县司法处的判决;封、张双方同意结婚,其婚姻有效;张金才黑夜抢亲,扰乱治安,判处短期徒刑;封彦贵多次出卖女儿,违反政府法令,判处劳役,以示惩戒。对这个判决,群众认为合情合理,受罚者甘心服罪,一对青年人更是欢天喜地,结成了美满夫妻。“马锡五审判方式”也由此诞生。

二,刘巧儿!

刘巧儿是陕甘宁边区农村人。

刘巧儿,1956年王雁创作的评剧作品。

《刘巧儿》,中国评剧作品。作者王雁。据1943年袁静剧本《刘巧告状》和说书演员韩起祥的说唱《刘巧团圆》改编。剧本描写陕甘宁边区农村少女刘巧儿,自小由父亲作主与邻村青年赵柱儿订亲,后其父贪图财礼,唆使巧儿退婚,嫁给财主王寿昌。

巧儿不允,遂自己作主与柱儿订亲。刘父到县政府告状,地区马专员用群众断案的方式解决了这宗案件,使巧儿的婚姻如愿以偿。这是一件发生在40年代延安抗日根据地的真人真事,在群众中甚有影响。全剧反映了青年男女对自由婚姻的大胆追求。刘巧儿形象突出,性格开朗奔放,清新可爱。

解放前陕甘宁陇东地区,在人民政府的教育和倡导下,寻常百姓的民主意识逐渐加强。农家少女刘巧儿(新凤霞饰)人如其名,心灵手巧,貌美如花,纯朴善良。

她自幼经父母包办许配给邻村赵家庄的赵柱儿,但是巧儿在劳模会上喜欢勤劳憨厚的小伙子赵振华(张德福饰),于是心中暗下决定,要回家敦促父亲退掉婚约,自主结婚。

与此同时,大地主王寿昌垂涎巧儿美貌,遂怂恿刘媒婆找到巧儿爹刘彦贵。巧儿爹贪图王财主的财礼,故在女儿面前谎称赵柱儿是个不学无术的二流子,此言甚合巧儿之心,于是赵刘两家婚约取消。

但是巧儿很快便得知父亲将自己许给了王财主,而她和赵振华的误会也终于大白天下本片根据1943年袁静剧本《刘巧告状》和说书演员韩起祥的说唱《刘巧团圆》改编。

该片于1956年在中国上映。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优手游提供的刘巧儿哪里人?(刘巧儿真名)详细介绍,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折扣手游手游

折扣手游手游

最低折扣游戏盒子

下载游戏折扣

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