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功夫到底是什么?它到底有没有实际的用处?
中国功夫可以说都是杀人技,古代征战沙场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
但是随着热兵器的出现,冷兵器时代的技能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少,所以只留下招式。
如果对古代兵器的使用有所了解,结合流传于世的一些武术套路你就会发现原来中国功夫并非虚名,因为为现在的武术套路没有配套的兵器看起来给人感觉没有实战的能力。
由于时代的变化功夫的实战应用机会很少,现代擂台规则太多,都是竞技而不是曾经的战场,所以擂台赛的表现没有想象中完美。
当然没有受到实战的磨炼,只剩下套路的中国武术在流传中也会慢慢变味;对于传统武术在当今更多的还是作为一种强身健体的作用存在。
个人的理解,描述的不对的请大家海涵。
二,中国功夫吗
不是中国功夫不能打,而是始于清末民初变味了,现在说一千道一万沒用,不顶上擂台得胜一战。
我是东台的戴利民,谁挑战我,我就迎战,有赛事接纳我,我就报名。打太极拳的人上擂台也不是头脑发热,也要对自己有个考量。看自己打拳身体功能有没有明显改变。一是全身肉质是否变得结实、沒皱皮,骨缝是否全开,内气的膨胀力、筋、筋膜的收缩弹力是否强劲,腰杆是否弹性,四肢是否纫性,是这样子,对手打上去才可走、化、粘、黏。二是走路时,腰间盆骨是否象磨盘沉坠有分量,落脚是否撑地有劲,迈步是否轻灵敏捷,是这样子才能打而不倒,转动灵活。三是双臂轻轻一曲一伸,是否急速冲出,连背和双肩都被猛力搐动,是这样子,与人接手,双臂竖在胸前、下巴两侧,既是防守,又是蓄劲,丹田(腹部)瘪下去,把气压到肘下,就有爆发力,一遇外力本能伸出,就是直劲。
我63岁才在网上学拳,今年69岁,但不要轻视,我的身体健壮,上述功夫我是有的,人们并没有看见过太极怎么搏击,不知道其功威。
老子言:为欲取之,必固与之。
庄子言:得其环中,以应无穷。
三,中国功夫博大精深各类功夫合集
我给你找了三张图片,用以说明那个年代的中国武术与世界搏击是差不多的水平。
(泰拳的比赛)
(中国传统武术的比赛)
(这是拳击比赛)
真正导致中国武术开始原地踏步的是最近的八十年左右。参考下奥运会运动员的训练过程。1896年现代奥运会兴起以后, 运动训练先后经历了 四个发展阶段。
自然发展阶段(10世纪·--20世纪20年代)
新技术阶段(20世纪20---50年代)
大运动量阶段(20世纪60--70年代)
多学科综合利用暨科学训练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特别是20世纪50~90年代,随着训练实践的不断发展,运动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新兴科学技术在体育领域的应用,新的训练理论、方法不断涌现,运动训练理论有了很大发展,先后形成了一般训练理论、项群训练理论和专项训练理论,运动员体能训练问题的研究受到了普遍重视。
回头看看很多的民间传说,是不是天天抓石锁,穿铁鞋、天天砍石头,每天扎马步,然后三年就功夫练成了,这种故事有真也有假,但也说明一个问题,人们的思维,就是这样认知武术和功夫。只要苦练就可以变很厉害。
刘家良,香港导演,武术指导。南派功夫洪拳的嫡系传人。他拍过《少林三十六房》,《搭棚大师》,虽然是电影,但他既然是洪拳传人,从电影就可以看出那个年代的人对于训练的概念是什么。苦练,狠练,不要命的练,是那个年代的特征。
2004麦子善执导《散打》电影,里面有很多的专业散打运动员,包括演教练的也是真是专业教练,在这里你看到,教练居然说前三个月不能打沙包,呵呵,现在的咏春拳是不是一开始就是练木人桩。
运动训练学是一门新的学科,起步比较晚。在世界竞技体育高速发展中,传统武术因有很多原因,在吸收与改革方面的步伐还是有待加速。
首行是制度,文化,最重要还是我们自身对于信息的掌握、发现,对于改革的步伐不够大。有些是不懂怎么找信息,有些是不敢改,有些过于盲目自信。
据统计;1910--2002年788场欧洲职业拳击比赛,其中50%的取胜方式为KO或是TKO,1992年----2008年五届奥运会中,拳击获胜的方式83%的场次是分数取胜。2008年北京奥奥会93%是得分取胜。
这说明什么呢,训练的信息越来越透明,方法越来越近似,现在再好的技术在网络都能搜索到,只是你的分辨能力。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优手游提供的中国功夫到底是什么?它到底有没有实际的用处?详细介绍,大家可以参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