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四大传奇故事?
传奇故事1
传说中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其实是唐朝末年一个科场失意、弃儒取道的儒生。
吕洞宾有个同乡好友叫苟杳。苟杳父母双亡,孤身一人。吕洞宾见他度日困难,就和他结拜成兄弟,并请到自己家居住。他希望苟杳苦心读书。将来好有个出头之日。苟杳十分感激,牢记吕洞宾的话,整日刻苦读书。
有一天,吕洞宾家来了一位姓林的客人,他见苟杏一表人才,读书用功,就对吕洞宾讲他想把他的妹妹许给苟杳。吕洞宾怕误了苟杳的前程,就婉言推托了。但苟杳得知后却动了心,可因自己吃住都靠吕洞宾,而吕洞宾又推托了此事,自己又有什么办法。吕洞宾知道了苟杳的意思后,就对他说:“林家小姐才貌双全,早有所闻,你既然想娶,我也不阻挡,不过成亲之后,我要先陪娘子住三天。”苟杳听后不觉一愣,但思前想后,还是咬着牙答应了。
婚喜之日,一切仪式都进行完了。掌灯时分,因有前诺,苟杳将新娘引进洞房后就躲开了,洞房里就剩下新娘一人。这时,吕洞宾走进洞房,也不说话只管坐到桌前灯下,埋头读书。开始新娘见新郎如此用功读书,好喜欢。可等到半夜还是如此,实在无奈,自己只好和衣而睡。天明醒来,“丈夫”早已不见。又是两夜,都是这样。林小姐暗自伤心落泪,不知新郎为何这样。
三夜过后,苟杳踏进了新房,他见娘子正泪满香腮,连忙上前赔礼。新娘只管低头哭着说:“郎君为何三夜不共床同眠,只是读书,天黑而来,天明而去?”这一问,问得苟杳目瞪口呆,好半天才醒悟过来,双脚一跺,仰天大笑道:“原来哥哥怕我贪欢,忘了读书,就用此法激励我,可用心也太狠了些!”接着就把这事对新娘前前后后地说了一遍。从此,苟杳刺股悬梁,奋发攻读。京城应试,果然金榜题名做了大官。尔后,苟杳夫妇便与吕洞宾一家洒泪而别,赴任去了。
过了八九年,有一天吕洞宾家不慎失火,除人外,一切都化为灰烬。为生活所迫,吕洞宾只好沿路乞讨,来到苟杳府上请求帮助。苟杳听后便对吕洞宾说:“一切敬请放心,小弟自有妥善安排。”一晃过了十天,除了每日盛筵招待,苟杳根本不谈如何帮助吕洞宾之事。又过了一些日子还是如此。吕洞宾疑心苟杳不肯相帮。又过了几天,吕洞宾实在憋不住了,便提出要回家,可苟杳只是劝他再享几天清福。吕洞宾忿忿地说:有福你享好了。说完扬长而去。
身无分文的吕洞宾只好再沿路乞讨,返回家乡。在路上,遇有一人同情他的处境,给了他一些银子,才使他早日到家。可到了村里,却怎么也找不到自己的家了。有个邻居告诉他:你家已盖起了新房搬到村东去了。吕洞宾来到村东的新房里,见妻子正全身披孝,抚着一口棺材在嚎啕大哭。他大吃一惊,怔了半天,才轻轻叫了一声娘子。娘子扭身一看,惊恐万状,疑是鬼怪,经吕洞宾解释后才信。
吕洞宾问明妻子后,气得把棺材砸开了,只见里面全是金银财宝,上面还放着一封信,取出一看,上面写道:“苟杳不是负心郎,路送银,家盖房,你让我妻守空房,我让你妻哭断肠!”吕洞宾看完,如梦初醒,深悔自己不识好人,错怪了苟杳,他苦笑了一声说道:“贤弟,你这一帮,可帮得我好狠啊!”
自此,狗咬(苟杳)吕洞宾——不识好人心,就在民间传开了。
传奇故事2
三国时期的蜀国,在诸葛亮去世后任用蒋琬主持朝政。他的属下有个叫杨敏的,性格孤僻,讷于言语。蒋琬与他说话,他也是只应不答。有人看不惯,在蒋琬面前嘀咕说:“杨敏这人对您如此怠慢,太不象话了!”蒋琬坦然一笑,说:“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气秉性。让杨敏当面说赞扬我的话,那可不是他的本性;让他当着众人的面说我的不是,他会觉得我下不来台。所以,他只好不做声了。其实,这正是他为人的可贵之处。”后来,有人赞蒋琬“宰相肚里能撑船”。
历史还有“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典故,也是来源于对吕端气量的一种赞誉。据传吕端在相位的时候,曾遭奸臣陷害,被削官还乡为民。吕端得旨后二话没说,便和书童背上行囊,挑上书籍,离开京城上路向家乡走去了。
吕端在路上行走数日,回到自家门口时,见家中正在设宴摆席大办喜事,原来是为老弟结婚设宴,有不少当地官吏和豪绅参加赴宴。这些人见吕相爷回来了,又是大礼参拜,又是重上厚礼,只弄得吕端哭笑不得。他见此情景只好当众言明真相:“我吕端现在已被革职还乡为民了!”谁曾想到,吕端的实言出口,竟使得那些势力眼的官吏和豪绅们个个百色突变,有的目瞪口呆,有的斜眼相视,有的甚至拿起所送礼品离坐而走了。
真是无巧不成书。正在这个时候,村外传来了马蹄声声,鞭声脆震长空。原来是皇上派御史来给吕端下旨的。那御史骑马直到吕端家门口,下马便大声喊道:“吕端接旨!”只见吕端急率全家老细,跪在地上静听“旨意”。大家的心蹦蹦地跳着,有各种各样的猜想。唯有吕端本人心中有数,猜出十之八九。只听那御史宣旨道:“吕端回朝复任宰相,钦此!”全家人听后三呼万岁。
方才散去的那些和豪绅,闻听吕端又官复原职了,个个面红耳赤,张目结舌,心中着实难堪。只好重新相聚,拉下脸皮,回到吕府重新送礼贺喜,支吾其词,听不清说了何等言语。吕端对于这些势力眼们的行为表面上无动于衷,可心中暗笑。
传奇故事3
从前,在西藏有一个没有太阳、没有树木也没有河流的地方,千百年来,人们都过着苦日子,幸福从来没光顾过这里。
听说,幸福的化身是一只非常美丽的鸟儿,它飞到哪里,就能给哪里带去幸福。这个地方的人们每年都去找幸福鸟,听说它住在离这里很远的雪山顶上。可是去的人一个也没有回来,他们都被雪山脚下的三个长胡子妖怪害死了,那三个妖怪想要人命,只要吹吹胡子就行了。
幸福鸟的故事传到了一个男孩子的耳朵里,他叫作汪嘉,听老人们说起幸福的美好,跟自己家乡的苦难生活差别太大了,汪嘉就下定决心要去把幸福鸟找过来。
汪嘉带上仅有的干粮出发了,他跋涉了很多天,远远地看到一座雪山高耸入云,这是不是老人们说的幸福鸟住的雪山呢?汪嘉想起了三个长胡子妖怪的故事,于是小心翼翼地走到了山脚下。还没等他多走几步,一个黑胡子妖怪就出现了,说话的声音好像乌鸦叫一般:“你是谁?到我这里来干什么?”
“我叫汪嘉,我来找幸福鸟!”
黑胡子妖怪听了差点把眼泪笑出来:“就凭你这丁点儿大的孩子,就想来找幸福鸟?你敢在乱石滩上走三十三里路吗?我保准你没命了!”说完,他呼呼地吹起了胡子,汪嘉前面宽阔平坦的大路,一下子变成了可怕的乱石滩,这里的每块石头都像刀子一样尖利。
但是汪嘉很勇敢,他一心想着为家乡人造福,要找到幸福鸟,他可是什么都不怕的。就这样,汪嘉勇敢地踏上了乱石滩,才走了一里路,尖石头就划破了他的鞋子,再走一里,石头刺破了他的脚板。很快,乱石滩上就留下了一串血迹。汪嘉咬紧牙关往前走,等到两脚鲜血淋漓,实在无法走路了,他就趴到乱石滩上,手脚并用地朝前爬,划破了手心,磨破了膝盖,终于走完了三十三里乱石滩。耀武扬威的黑胡子消失了。
还没等汪嘉高兴一下,黄胡子妖怪又出现了。这个妖怪吹了吹胡子,汪嘉面前出现了一望无际的大沙漠,没有水,也没有食物。“不过是个乳臭未干的小子,也想找幸福鸟?趁早放弃吧,你是无法走过这片沙漠的!”黄胡子威胁道。
汪嘉忍着手脚上的伤痛,摇了摇头,勇敢的他一滴眼泪也没落下来,就走进了沙漠。很快,他就饿得两眼发黑,头昏脑涨,浑身一点力气也没有,眼看就要倒下了,可是一想到幸福鸟能给家乡带来美好,他的力气就又回来了,继续往前走,一步一步地,沙漠就这样被他丢在了身后。汪嘉累得筋疲力尽,双腿发软,可是连坐下的时间都没有,就看到了一个白胡子妖怪。
白胡子妖怪问:“一个小娃子,来这里干什么?”
“我要找到幸福鸟!”
白胡子妖怪狂笑起来,连山都跟着抖。他吹了吹胡子,汪嘉的眼珠被吹了出来,他变成了瞎子,除了黑暗,他什么也看不见。但就算这样,也无法阻止汪嘉的念头,他跪下来,用手摸着地一点一点地往前爬。最终,他爬上了那座大雪山,幸福鸟就站在雪山顶上,见到了这个浑身是伤的孩子,幸福鸟问:“孩子,你上雪山来找谁呀?”
汪嘉看不到跟他说话的人,就朝着声音传来的方向说:“我找幸福鸟!我要带着幸福鸟回到我的家乡去,给那里带来幸福。”幸福鸟听了,扇着翅膀朝他飞过来,拍了拍汪嘉,他身上的伤口立刻就愈合了。幸福鸟又用嘴吹了吹汪嘉的眼窝,他的眼珠又回来了。汪嘉睁开眼睛,看见幸福鸟就站在自己的面前,高兴得不得了。
“来吧,坐到我的背上,我来带你回家。”幸福鸟说完,就示意汪嘉坐上去,汪嘉抓住幸福鸟漂亮的羽毛,幸福鸟飞上了天,带着汪嘉一直飞到西藏,飞到了他的家乡。那里一片黑暗,什么也看不见。幸福鸟叫道:“太阳,快快升起来!”刚说完,太阳就从天边蹦出来了。再一看,这里的土地干枯得都是裂痕,幸福鸟又叫道:“大河,小河,快快流过来!”只见大大小小的河流涌过来了。
有了太阳,有了河流,可是满目望去仍是一片荒芜。幸福鸟第三次叫道:“树木花草,快快长出来!”不一会儿,树木就长满了山坡,鲜花遍地开放。汪嘉的乡亲们惊讶地看着这里变成了如此美丽温暖的地方,都欢呼起来,幸福鸟真的给大家带来了幸福!
幸福鸟却摇了摇头,对大家说:“是你们自己找到了幸福。”
汪嘉和乡亲们从此幸福地生活着,而这个故事也一直流传了下来。
传奇故事4
春秋战国时候,郑国有个商人名叫弦高。有一天,他贩牛归来,途中遇到一位老朋友,得知秦国派来攻打郑国的军队已经在路上了。
弦高听了,非常焦急,他立刻派人赶回郑国报信,要国家做好战争准备,然后又从牛群中选出一些肥美的牛,一路赶往秦军大营。
终于,弦高在延津与秦兵相遇。他以郑国使臣的身份拜见秦将,到了军中,弦高说:“我们的国君听说秦军要来敝国做客,特地派我来犒赏三军。”
秦将半信半疑,问道:“既然是前来犒军,为什么没有国书呢?”
弦高说:
“我们国君听说贵国军队已经出兵,怕写国书耽误时间,因此口头命我前来迎接!”
听了这话,秦将以为郑国早已知道秦军的计划,有了应战准备,便借口有事下令撤军了。
秦军回国后,人们纷纷询问秦将为什么连仗都没打就撤军,秦将说:我们千里迢迢地出兵,是要出奇制胜,既然郑国早有准备,我们取胜的希望就不大了,还不如早日班师回朝,以免造成更多伤亡。”
大启发:
弦高的智慧化解了一场几乎可能亡国的灾难,真是了不起!小朋友,当遇到难题和危险时,大家也应该像弦高那样沉着冷静地去应对,随机应变,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解决困难。
传奇故事5
传说姜子牙只会直钩钓鱼,其他事一件也不会干,所以十分穷困。他老婆实在无法跟他过苦日子,就想将他害死另嫁他人。
这天,姜子牙钓鱼又两手空空回到家中。老婆说:“你饿了吧?我给你烧好了肉,你快吃吧!”姜子牙确实饿了,就伸手去抓肉。窗外突然飞来一只鸟,啄了他一口。他疼得“啊呀”一声,肉没吃成,忙去赶鸟。当他第二次去拿肉时,鸟又啄他的手背。姜子牙犯疑了,鸟为什么两次啄我,难道这肉我吃不得?为了试鸟,他第三次去抓肉,这时鸟又来啄他。
姜子牙知道这是一只神乌,于是装着赶鸟一直追出门去,直追到一个无人的山坡上。神鸟栖在一枝丝竹上,呢喃鸣唱:“姜子牙呀姜子牙,吃肉不可用手抓,夹肉就在我脚下……”姜子牙听了神鸟的指点,忙摘了两根细丝竹回到家中。这时老婆又催他吃肉,姜子牙于是将两根丝竹伸进碗中夹肉,突然看见丝竹咝咝地冒出一股股青烟。姜子牙假装不知放毒之事,对老婆说:“肉怎么会冒烟,难道有毒?”说着,姜子牙夹起肉就向老婆嘴里送。老婆脸都吓白了,忙逃出门去。
姜子牙明白这丝竹是神鸟送的神竹,任何毒物都能验出来,从此每餐都用两根丝竹进餐。此事传出后,他老婆不但不敢再下毒,而且四邻也纷纷学着用竹枝吃饭。后来效仿的人越来越多,用筷吃饭的习俗也就一代代传了下来。
这个传说显然是崇拜姜子牙的产物。与史料记载也不符。殷纣王时代已出现了象牙筷,姜子牙和殷纣王是同时代的人,既然纣王已经用上象牙筷,那姜子牙的丝竹筷也就谈不上什么发明创造了。不过有一点却是真实的,那就是商代南方以竹为筷。
姜子牙为啥叫“姜太公”?
姜子牙,即吕尚,周初人。姓姜名望,字子牙,俗称姜太公。因祖先封于吕,所以叫吕尚。 姜太公姜子牙是东海上(现今河南许昌,另一说法是安徽临泉姜寨)人士。在商朝时当过小官,商末民不聊生,纣王暴政年年,姜子牙辞官离开商都朝歌,隐居于蟠溪峡。并在磁泉边以长杆、短线、直勾、背身而钓的奇妙方式钓鱼。 姜子牙隐居10年
二,中国四大传奇故事有哪些
《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
1、《牛郎织女》
牛郎父母早逝,又常受到哥嫂的虐待,只有一头老牛相伴。有一天老牛给他出计谋,要娶织女做妻子。到了那一天,美丽的仙女们果然到银河沐浴,并在水中嬉戏。
这时藏在芦苇中的牛郎突然跑出来拿走了织女的衣裳。惊慌失措的仙女们急忙上岸穿好衣裳飞走了,唯独剩下织女。在牛郎的恳求下,织女答应做他的妻子。
婚后,牛郎织女男耕女织,相亲相爱,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满。织女还给牛郎生了一儿一女,后来,老牛要死去的时候,叮嘱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来,到急难时披上以求帮助。老牛死后,夫妻俩忍痛剥下牛皮,把牛埋在山坡上。
织女和牛郎成亲的事被天庭的天帝和王母娘娘知道后,他们勃然大怒,并命令天神下界抓回织女。天神趁牛郎不在家的时候,抓走了织女。牛郎回家不见织女,急忙披上牛皮,担了两个小孩追去。
眼看就要追上,王母娘娘心中一急,拔下头上的金簪向银河一划,昔日清浅的银河一瞬间变得浊浪滔天,牛郎再也过不去了。
从此,牛郎织女只能泪眼盈盈,隔河相望,天长地久,天帝和王母娘娘也拗不过他们之间的真挚情感,准许他们每年七月初七相会一次,相传,每逢农历七月七日,人间的喜鹊就要飞上天去,在银河为牛郎织女搭桥相会。
此外,七夕夜深人静之时,人们还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听到牛郎织女在天上的脉脉情话。
2、《孟姜女哭长城》
相传秦朝时,秦始皇建长城时,劳役繁重,青年范喜良和女子孟姜女刚新婚三天,范喜良就被迫出发修筑长城,不久因为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墙下。
孟姜女身穿寒衣,历尽了千辛万苦才终于来到了长城边,得到的却是丈夫死亡的噩耗。孟姜女在长城上哭了三天三夜,忽然长城就此坍塌,露出了范喜良的尸骸,孟姜女安葬范喜良后于绝望之中投海而亡。
3、《梁山伯与祝英台》
祝家庄在玉水河边,有个祝员外之女英台,美丽聪颖,自幼随兄习诗文,慕班昭、蔡文姬的才学,恨家无良师,一心想访师求学。
祝员外拒绝了女儿的请求,祝英台求学心切,伪装卖卜者,对祝员外说:"按卦而断,还是让令爱出门的好。"祝父见女儿乔扮男装,一无破绽,为了不忍使她失望,只得勉强应允。
英台女扮男装,远去绍兴求学。途中,邂逅了求学的书生梁山伯,一见如故,相读甚欢,在草桥亭上撮土为香,义结金兰。
不一日,二人来到尼山书院,拜师入学。从此,同窗共读,形影不离。梁祝同学三年,情深似海。英台深爱山伯,但山伯却始终不知她是女子,只念兄弟之情,并没有特别的感受。
祝父思女,催归甚急,英台只得仓促回乡。梁祝分手,依依不舍。在十八里相送途中,英台不断借物抚意,暗示爱情。山伯忠厚纯朴,不解其故。
英台无奈,谎称家中九妹,品貌与己酷似,愿替山伯作媒,可是梁山伯家贫,未能如期而至,待山伯去祝家求婚时,岂知祝父已将英台许配给家住贸城的太守之子马文才。美满姻缘,已成沧影。
二人楼台相会,泪眼相向,凄然而别。后梁山伯被朝廷沼为县令。然山伯忧郁成疾,不久身亡。遗命葬于忘情坡。英台闻山伯噩耗,誓以身殉。
英台被迫出嫁时,要求绕道去梁山伯墓前祭奠,在祝英台哀恸感应下,风雨雷电大作,英台悲痛伤心咬破手指在墓碑上写上“祝英台”,最好的遗言;我俩生不同时,但却死而同穴,这里便是我葬身之地。
在英台悲痛叫嚷山伯带她走时,在雷电交加情况下梁山伯的墓离开裂开了,英台看见是山伯的魂魄激动而喜极而泣的心情纵然爬起身向坟中跑去跃跳入坟中,英台一跃墓中瞬间墓合拢。
不一会儿墓碑上一道光彩就飞出两只蝴蝶,飞着围着墓一圈便飞上了天空,一道彩虹中梁山伯与祝英台便在上天团聚。
梁山伯与祝英台真情撼天动地,玉帝感念两人情义节烈,赐封天官结为永世夫妻,于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缠绵悱恻,动人心弦的情史流传千古。
4、《白蛇传》
许仙,字汉文,原为杭州市钱塘县一名青年男子,自幼父母双亡,由姐姐许娇容姐夫李公甫抚养成人。
许仙原本一介书生,后被姐姐举荐到一家药铺做学徒。,西子湖畔,外表英俊、眉清目秀、勤奋有为的一介书生许仙巧遇1700年前亲手搭救而前来报恩的白蛇白素贞及白素贞收服的青蛇小青。
许白二人雨中邂逅,同船共渡,并相互心生爱慕之情。不久二人结为夫妻,共同演绎了一场恩恩怨怨、感天动地,如泣如诉的爱情故事。
白素贞将指使小青盗得的库银给予许仙,助其开设药铺独立营生。许仙由此卷入库银失窃案,小青施法迫使知县轻判,许仙被判发配苏州。白素贞和小青一路找来,终和许仙在苏州相会。
素贞说谎骗过了许仙盗库银之事,夫妻二人便在姑苏开设药铺保安堂悬壶济世。端午佳节,由于白素贞饮下雄黄酒现出原形,许仙被吓死。
素贞救夫心切而赶至瑶池求取仙丹,仙丹求取不成,只得硬抢,王母震怒,欲处死白素贞,辛观音大士出手相救,救了夫妻两人。最后服白素贞从南极仙翁洞府求得的灵芝仙草,起死回生。
许仙因为医术高明遭同行三皇祖师会成员的陷害,幸得白素贞足智多谋为其一一化解。好景不长,素贞为使许仙能在三皇祖师会聘任典礼会上光荣接任会首,再度指使小青偷盗。
许仙由此被卷入梁王府宝物失窃案件,然而素贞以宝物为蛮邦贡品为由来要胁梁王爷,王爷自知理亏,遂令知县轻判许仙至镇江。
镇江金山寺的和尚法海,因为与白素贞的前世恩怨一心欲除之而后快。许仙被法海禁于寺中,以引白素贞前来索夫,逼其触犯天条,为自己收服白素贞找到借口。
白素贞为救夫婿,联合小青前往金山寺要人,法海咄咄逼人,素贞忍无可忍,发动水族,水漫金山,誓和法海一较高下,不料却使无辜镇江百姓沦为波臣,因而犯了天条。
断桥重逢,许白二人重修旧好。许仙与青白二蛇回到杭州并重新到姐姐姐夫家寄住。在白素贞将自己真实身份坦诚相告后,二人更加恩爱。许白夫妇在杭州继续以开药铺营生,铺名保和堂。
后来待白素贞产子后,法海再次出现,法海以昔日素贞因帮夫心切,和小青数次偷盗库银及珍宝,害得许仙官司缠身,牢狱不断;为害人群,戏弄官府,加上水漫金山,生灵涂炭,是为天理所不容。
将娘子收于钵中,镇于雷峰塔下,告其曰:“二十年之后,待文曲星中状元之日,就是你出塔之时……”。
许仙与妻子分离,伤心欲绝。将襁褓之中的幼子许仕林交予姐姐姐夫抚养,独自前往金山寺出家,以助其妻赎罪早日出塔。
许仕林自幼天资聪颖,读书过目不忘,性格机敏过人,李氏夫妇甚感快慰。时光荏苒。倏忽二十载,许仕林长大成人。
十年寒窗,许仕林不负众望,一举考取状元,回乡祭塔,孝感动天,救母出塔,继而将父亲许仙从金山寺接回。自此许仙白素贞夫妻重聚数日,并双双功德圆满升入仙界。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优手游提供的中国四大传奇故事?详细介绍,大家可以参考一下。